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油页岩开采论文

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下冷冻墙温度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1.2.1 人工地下冻结法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人工冻结技术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地下冻结温度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7-30页
        1.3.1 研究内容第27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7-30页
第二章 油页岩地下冷冻墙温度场的理论研究第30-58页
    2.1 土的热物理性质第30-39页
        2.1.1 土的导热系数第30-31页
        2.1.2 土的比热容第31-33页
        2.1.3 土的密度第33-34页
        2.1.4 土的相变潜热第34页
        2.1.5 土的导温系数第34-35页
        2.1.6 土的冻结温度第35-37页
        2.1.7 土的未冻水含量第37页
        2.1.8 实验用土的热物理性质第37-39页
    2.2 冻结温度场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第39-48页
        2.2.1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第39-41页
        2.2.2 地层温度场的数学描述第41-44页
        2.2.3 地层温度场导热的数值解法第44-48页
    2.3 冻结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8-56页
        2.3.1 地层的冻结过程第48-49页
        2.3.2 埋管换热器与冻结时间第49-53页
        2.3.3 冻结壁平均冻结温度第53-54页
        2.3.4 冻结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第54-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地下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第58-82页
    3.1 有限元热分析在地下冻结温度场中的应用第58-62页
        3.1.1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58-60页
        3.1.2 温度场中的有限元热分析方法第60-62页
    3.2 温度场数值模拟第62-79页
        3.2.1 模拟假设条件第62页
        3.2.2 物理模型第62-63页
        3.2.3 数学模型第63-64页
        3.2.4 边界条件第64页
        3.2.5 模拟计算相关参数第64-65页
        3.2.6 网格划分第65-66页
        3.2.7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6-79页
    3.3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四章 地下冷冻墙温度场实验研究第82-96页
    4.1 实验简介第82-87页
        4.1.1 实验目的第82页
        4.1.2 实验原理第82-83页
        4.1.3 实验方法第83-87页
    4.2 实验平台第87-94页
        4.2.1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87-92页
        4.2.2 实验过程第92-94页
    4.3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第96-112页
    5.1 载冷液流量对温度场的影响第96-99页
    5.2 冻结孔间距对温度场的影响第99-102页
    5.3 冻结孔孔径对温度场的影响第102-105页
    5.4 局部冻结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第105-107页
    5.5 各影响因素组合的最优选择第107-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6.1 结论第112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12-113页
    6.3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2-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页岩热损伤演化特性及损伤模型研究
下一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脓毒症的诊断及指导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