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中药重金属限量控制状况及研究进展 | 第11-40页 |
1 中药重金属控制现状 | 第12-15页 |
·中国药典重金属标准 | 第12页 |
·不同国家地区间中草药重金属限量标准 | 第12-13页 |
·中国药典与不同领域内重金属标准比较 | 第13-15页 |
2 药材的选择 | 第15-16页 |
3 重金属危害 | 第16-20页 |
·铬 | 第16-17页 |
·锡 | 第17-18页 |
·镍 | 第18-19页 |
·锑 | 第19页 |
·铋 | 第19-20页 |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31页 |
·重金属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检测技术 | 第21-25页 |
·国内外限量规定及标准方法 | 第25-29页 |
·国内外文献调研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第二章 药食同源药材中锡铋同时测定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研究 | 第40-51页 |
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页 |
·样品收集 | 第40-41页 |
2 实验条件 | 第41-42页 |
·样品前处理条件 | 第41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1-42页 |
·标准曲线制备 | 第42页 |
3 锡、铋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2-45页 |
·消解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介质的选择 | 第43-44页 |
·载流的选择 | 第44页 |
·硼氢化钠浓度的选择 | 第44-45页 |
·掩蔽剂的选择 | 第45页 |
·干扰实验 | 第45页 |
·负高压的选择 | 第45页 |
4 方法的确证 | 第45-47页 |
·线性及线性范围 | 第45-46页 |
·回收率 | 第46-47页 |
·精密度 | 第47页 |
·检出限及定量限 | 第47页 |
5 样品结果 | 第47-49页 |
6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三章 药食同源药材中锑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研究 | 第51-61页 |
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51页 |
·仪器 | 第51页 |
·试剂 | 第51页 |
·样品收集 | 第51页 |
2 实验条件 | 第51-52页 |
·样品前处理条件 | 第51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51-52页 |
·加标量的确定 | 第52页 |
3 锑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2-56页 |
·消解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预还原反应 | 第52-53页 |
·硼氢化钠的浓度 | 第53页 |
·载流浓度 | 第53页 |
·负高压 | 第53-54页 |
·干扰实验 | 第54-56页 |
4 方法的确证 | 第56-57页 |
·标准加入曲线的线性 | 第56页 |
·回收率 | 第56-57页 |
·精密度 | 第57页 |
·检出限及定量限 | 第57页 |
5 样品结果 | 第57-58页 |
6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药食同源药材中铬与镍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污染状况研究 | 第61-78页 |
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61页 |
·仪器 | 第61页 |
·试剂 | 第61页 |
·样品收集 | 第61页 |
2 实验条件 | 第61-63页 |
·样品前处理条件 | 第61-62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62页 |
·标准曲线制备 | 第62-63页 |
3 铬、镍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63-65页 |
·微波消解条件的确定 | 第63-64页 |
·石墨炉升温程序的确定 | 第64-65页 |
·共存离子干扰 | 第65页 |
4 铬、镍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65-67页 |
·线性及线性范围 | 第65页 |
·回收率 | 第65-67页 |
·精密度 | 第67页 |
·检出限及定量限 | 第67页 |
5 样品结果 | 第67-69页 |
6 讨论 | 第69-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8-80页 |
一、中药材中五种重金属分析体系的建立 | 第78页 |
二、中药材中五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研究 | 第78-8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