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太阳电池原理及发展 | 第14-16页 |
2.2 太阳电池分类 | 第16-22页 |
2.2.1 晶硅太阳电池 | 第16-17页 |
2.2.2 有机太阳电池 | 第17-19页 |
2.2.3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 | 第19-22页 |
2.3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案及设备 | 第26-30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3.1.1 杂化太阳电池边缘漏电现象及工作原理探究 | 第26页 |
3.1.2 杂化太阳电池正面银电极与PEDOT:PSS接触的优化 | 第26页 |
3.1.3 PEDOT:PSS/硅杂化太阳电池背电极界面的改善 | 第26-27页 |
3.2 实验及测试设备 | 第27-30页 |
3.2.1 热蒸发镀膜系统 | 第27页 |
3.2.2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测试系统 | 第27页 |
3.2.3 量子效率测试系统 | 第27-28页 |
3.2.4 电容-电压特性曲线测试系统 | 第28页 |
3.2.5 少子寿命测试仪 | 第28页 |
3.2.6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8-29页 |
3.2.7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3.2.8 紫外光电能谱分析仪 | 第29-30页 |
第四章 PEDOT:PSS/硅杂化太阳电池工艺探索与机理分析 | 第30-42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实验 | 第31-32页 |
4.2.1 硅片预处理 | 第31页 |
4.2.2 PEDOT:PSS溶液配制 | 第31页 |
4.2.3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制备 | 第31页 |
4.2.4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表征 | 第31-3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4.3.1 PEDOT:PSS薄膜的改性研究及薄膜制备工艺优化 | 第32-34页 |
4.3.2 PEDOT:PSS/硅杂化电池器件边缘漏电的抑制 | 第34-37页 |
4.3.3 硅片少子寿命图谱与杂化电池C-V曲线分析 | 第37-39页 |
4.3.4 杂化电池工作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4.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杂化电池无掺杂选择性发射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54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42-43页 |
5.2.1 硅片的预处理 | 第42-43页 |
5.2.2 杂化太阳电池的器件制备 | 第43页 |
5.2.3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表征 | 第43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5.3.1 杂化太阳电池结构 | 第43-44页 |
5.3.2 WO_3对银电极及PEDOT:PSS功函数的影响 | 第44页 |
5.3.3 WO_3修饰前后杂化电池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变化 | 第44-46页 |
5.3.4 WO_3对杂化太阳电池电容-电压曲线分析 | 第46-47页 |
5.3.5 WO_3对硅片少子寿命的影响 | 第47页 |
5.3.6 PEDOT:PSS与银电极接触研究 | 第47-49页 |
5.3.7 WO_3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5.4 小结 | 第51-54页 |
第六章 氯化铯对杂化太阳电池背面铝电极的修饰 | 第54-62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实验 | 第54-55页 |
6.2.1 氯化铯(CsCl)溶液配制 | 第54-55页 |
6.2.2 硅片预处理 | 第55页 |
6.2.3 杂化太阳电池器件制备 | 第5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6.3.1 PEDOT:PSS/硅杂化太阳电池结构 | 第55页 |
6.3.2 氯化铯对杂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6.3.4 杂化太阳C-V曲线分析 | 第58-59页 |
6.3.5 氯化铯溶液的浓度对杂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6.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