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7页 |
1.1 金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 第7-13页 |
1.1.1 一步合成法 | 第7-11页 |
1.1.1.1 柠檬酸盐作稳定剂 | 第7-8页 |
1.1.1.2 硫醇作稳定剂 | 第8-9页 |
1.1.1.3 配体交换法 | 第9-10页 |
1.1.1.4 聚合物作稳定剂 | 第10页 |
1.1.1.5 其他配体作稳定剂 | 第10-11页 |
1.1.2 种子生长法 | 第11-13页 |
1.1.2.1 直接生长法 | 第12页 |
1.1.2.2 置换反应法 | 第12-13页 |
1.2 金纳米粒子形貌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与应用 | 第15-21页 |
1.3.1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5-18页 |
1.3.1.1 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 第15-17页 |
1.3.1.2 金纳米粒子的其他性质 | 第17-18页 |
1.3.2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2.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2.2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2.3 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单宁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4.1 单宁酸的结构与性质 | 第21-23页 |
1.4.2 单宁酸与金属盐反应的还原机理 | 第23-24页 |
1.4.3 单宁酸合成金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第二章 种子法制备单宁酸修饰海胆状金纳米粒子 | 第37-53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2.2.1 试剂 | 第38页 |
2.2.2 仪器 | 第38页 |
2.2.3 单宁酸制备金纳米粒子 | 第38-39页 |
2.2.3.1 金种子的制备 | 第38页 |
2.2.3.2 改变单宁酸与氯金酸摩尔比制备金纳米粒子 | 第38-39页 |
2.2.3.3 改变氯金酸的 pH 值调控粒子尺寸及形貌 | 第3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2.3.1 TA/HAuCl4(R)摩尔比对金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39-42页 |
2.3.2 pH 值对单宁酸还原氯金酸体系的影响 | 第42-45页 |
2.3.3 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生成机理研究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三章 单宁酸修饰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性质研究 | 第53-63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3.2.2 测试仪器 | 第54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3.2.3.1 不同 pH 值下制备海胆状金纳米粒子 | 第54页 |
3.2.3.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样品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3.3 催化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胺的反应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3.3.1 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胶体稳定性研究 | 第55-57页 |
3.3.1.1 时间对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1.2 温度对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1.3 盐浓度对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页 |
3.3.2 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 第57-58页 |
3.3.3 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催化作用 | 第58-6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 | 第64-65页 |
中文摘要 | 第65-67页 |
Abstract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