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一个水稻小粒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 前言第10页
    2 水稻矮秆性状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2.1 水稻矮秆资源的分类和命名第10-11页
        2.2 水稻矮秆基因的资源现状第11页
        2.3 水稻矮化机理的研究第11-14页
            2.3.1 节间细胞与水稻植株矮化的关系第11-12页
            2.3.2 植物激素与水稻植株矮化的关系第12-14页
        2.4 水稻矮化材料的应用研究第14页
    3 水稻粒形突变体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3.1 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3.2 水稻粒形基因的资源现状第15页
        3.3 水稻粒形机制的研究第15-16页
            3.3.1 水稻籽粒大小与植物激素的关系第15-16页
            3.3.2 水稻籽粒大小与G蛋白编码基因的关系第16页
            3.3.3 水稻籽粒大小与植物代谢和发育的关系第16页
        3.4 水稻小粒材料的应用研究第16-17页
    4 植物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4.1 植物基因的克隆技术第17-19页
            4.1.1 功能克隆法第18页
            4.1.2 同源序列法第18页
            4.1.3 转座子或T-DNA标签法第18-19页
            4.1.4 图位克隆法第19页
        4.2 图位克隆技术的应用第19-20页
        4.3 生物信息学的应用第20页
    5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第20-24页
        5.1 分子标记概述第20-21页
        5.2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第21-23页
        5.3 新型遗传标记-SNPs、InDels第23页
        5.4 分子标记的应用第23-24页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1.1 植物材料第25页
        1.2 化学试剂第25页
        1.3 溶液第25页
            1.3.1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液(CTAB)第25页
            1.3.2 电泳中使用到的溶液第25页
        1.4 仪器设备第25-26页
    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1 植株的表型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第26页
        2.2 激素对水稻幼苗的处理第26-27页
            2.2.1 油菜素类酯敏感性分析第26-27页
            2.2.2 赤霉素敏感性分析第27页
        2.3 群体DNA的提取及PCR扩增第27-28页
            2.3.1 CTAB法提取水稻全基因组DNA第27-28页
            2.3.2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第28页
        2.4 遗传作图及候选基因分析第28页
        2.5 基因序列分析第28-29页
        2.6 RNA的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第29-31页
            2.6.1 Trizol法提取水稻RNA第29页
            2.6.2 cDNA的合成第29-30页
            2.6.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0-31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1 突变体d1352的表型分析第31-34页
        1.1 突变体d1352的农艺性状第31-32页
        1.2 突变体d1352的节间伸长模式第32-34页
        1.3 突变体d1352的茎节细胞形态第34页
    2 突变体d1352对激素的响应第34-37页
        2.1 突变体d1352对赤霉素的响应第34-35页
        2.2 突变体d1352对油菜素类酯的响应第35-37页
    3 突变基因d1352的遗传作图第37-38页
        3.1 突变体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第37页
        3.2 突变体基因的定位第37-38页
    4 候选基因分析第38-41页
        4.1 定位区段基因分析第38-39页
        4.2 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9-41页
        4.3 候选基因的连锁分析第41页
        4.4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1页
    5 BR相关基因在突变体d1352中的表达变化第41-43页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第43-46页
    1 讨论第43-44页
        1.1 D1352介导BR信号转导途径第43页
        1.2 D1352在OsBRI1介导的BR信号通路上与D61的相对位置第43页
        1.3 D1352可能在分生组织细胞中行使功能第43-44页
        1.4 D1352介导BR信号传导的可能机制第44页
        1.5 D1352的研究意义第44页
    2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称呼语转换研究
下一篇: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