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特种性能钢论文--不锈钢、耐酸钢论文

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铜析出机理与性能控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40页
    2.1 抗菌材料与抗菌不锈钢第14页
    2.2 抗菌不锈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20页
        2.2.1 整体添加抗菌不锈钢第15-18页
        2.2.2 复合抗菌不锈钢第18-19页
        2.2.3 表面改性抗菌不锈钢第19页
        2.2.4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第19-20页
        2.2.5 抗菌不锈钢发展趋势第20页
    2.3 铜在不锈钢中抗菌作用第20-24页
        2.3.1 铜在不锈钢中的抗菌性能研究第20-22页
        2.3.2 铜在不锈钢中抗菌机理第22-24页
    2.4 铜在钢中的析出机理第24-29页
    2.5 铜对不锈钢其他性能的影响第29-40页
        2.5.1 铜对铁素体钢热加工性能的影响第29-32页
        2.5.2 铜对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2.5.3 铜对铁素体钢冷成形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2.5.4 铜对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第36-40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0-52页
    3.1 研究内容第40-42页
    3.2 技术路线第42页
    3.3 实验材料及其制备第42-44页
    3.4 试验设备第44-46页
    3.5 试验方法第46-52页
4 试验钢热加工性能研究第52-72页
    4.1 试验钢热脆性研究第52-60页
        4.1.1 加热温度对热脆敏感性的影响第52-55页
        4.1.2 加热时间对热脆敏感性的影响第55-56页
        4.1.3 变形温度对热脆敏感性的影响第56-58页
        4.1.4 变形速率对热脆敏感性的影响第58-60页
    4.2 热脆原因探讨第60-65页
    4.3 试验钢热变形行为研究第65-70页
        4.3.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65页
        4.3.2 热变形方程的建立第65-68页
        4.3.3 热加工图分析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退火工艺对试验钢微观组织、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2-93页
    5.1 退火工艺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2-82页
        5.1.1 抗菌退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2-78页
        5.1.2 连续退火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8-79页
        5.1.3 罩式退火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79-82页
    5.2 退火工艺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第82-87页
        5.2.1 抗菌退火温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第82-83页
        5.2.2 连续退火时间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5.2.3 罩式退火时间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第85-87页
    5.3 退火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7-91页
        5.3.1 抗菌退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7-88页
        5.3.2 连续退火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8-90页
        5.3.3 罩式退火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90-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试验钢富铜相析出行为研究第93-116页
    6.1 富铜相的热力学计算与模拟第93-95页
    6.2 富铜相的动力学研究第95-104页
        6.2.1 富铜相形状系数与比界面能第95-97页
        6.2.2 富铜相的NrT与PTT曲线第97-101页
        6.2.3 第二相长大过程研究第101-104页
    6.3 时效时间对试验钢富铜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第104-107页
        6.3.1 不同时效时间下富铜相的分布与大小第104-105页
        6.3.2 不同时效时间试验钢中富铜相成分的演化第105-106页
        6.3.3 合金元素Ni和Mn对试验钢中富铜相的影响第106-107页
    6.4 试验钢富铜相的晶体结构演化过程第107-113页
    6.5 抗菌机理探索第113-114页
    6.6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7 退火工艺对试验钢成形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第116-132页
    7.1 退火工艺对试验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第116-128页
        7.1.1 抗菌退火温度对试验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第116-121页
        7.1.2 连续退火时间对试验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第121-124页
        7.1.3 罩式退火时间对试验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第124-128页
    7.2 退火工艺对试验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第128-130页
        7.2.1 抗菌退火温度对试验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第128-129页
        7.2.2 连续退火时间对试验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第129-130页
        7.2.3 罩式退火时间对试验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第130页
    7.3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8 结论第132-134页
9 拟得到的创新点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6页
附录A 富铜相在基体形核沉淀参量的理论计算结果第146-147页
附录B 富铜相熟化速率m的理论计算结果第147-14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8-15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量音乐的哼唱检索研究
下一篇: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