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中外P2P借贷平台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P2P借贷平台发展现状第10-13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第13-19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演进第13-14页
    2.2 新金融中介或机构——网络借贷第14-15页
    2.3 关于P2P网络借贷的实证研究第15-19页
第3章 LendingClub的实例分析第19-29页
    3.1 公司概况第19-20页
    3.2 成立背景第20-22页
        3.2.1 市场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大第20页
        3.2.2 传统银行系统无法充分满足借款方需求第20-22页
        3.2.3 个人和小型企业信贷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第22页
        3.2.4 投资者参与个人和小型企业信贷市场的机会有限第22页
    3.3 盈利模式分析第22-24页
    3.5 业务模式解析第24-29页
        3.5.1 业务模式演变第24-27页
        3.5.2 借款流程解析第27页
        3.5.3 投资流程分析第27-29页
第4章 我国P2P行业业务模式第29-34页
    4.1 纯线上模式第29-31页
    4.2 O2O混合模式第31-32页
    4.3 线下特定行业模式第32-33页
    4.4 P2P模式创新第33-34页
第5章 P2P借贷平台的征信体系与风险管理第34-45页
    5.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类第34-36页
        5.1.1 传统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体现第34-35页
        5.1.2 互联网融资平台风险识别第35-36页
    5.2 LendingClub的风险控制体系第36-40页
    5.3 国际征信模式借鉴第40-41页
    5.4 我国网贷平台的风控与征信第41-45页
        5.4.1 贷前管理第41-42页
        5.4.2 贷后管理第42页
        5.4.3 中国信用体系第42-43页
        5.4.4 未来信用体系发展展望第43-45页
第6章 P2P借贷平台的法律模式与监管模式第45-53页
    6.1 美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45-47页
    6.2 英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47-50页
    6.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状况及改革方向第50-53页
        6.3.1 中国P2P监管现状第50-51页
        6.3.2 中国P2P监管改革方向第51-53页
第7章 总结第53-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件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下一篇:膜分离处理工业废水及其回用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