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与清洁生产(无污染技术)论文

WTO与重庆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页
1 绪 论第12-18页
    1.1 中小企业的存在价值第12页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第12-13页
    1.3 中小企业环境问题的迫切性第13-14页
    1.4 清洁生产的兴起第14页
    1.5 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15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第15-18页
2 重庆中小企业的现状第18-26页
    2.1 中小企业的定义第18页
    2.2 重庆中小企业现状第18-19页
    2.3 重庆中小企业的特点第19-20页
    2.4 重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现状第20-26页
        2.4.1 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总体概况第20-21页
        2.4.2 重庆中小企业污染趋势分析第21-23页
        2.4.3 目前超标排放企业的特点第23-26页
3 加入WTO对重庆中小企业的影响第26-36页
    3.1 WTO对重庆中小企业的宏观影响第26-29页
        3.1.1 WTO对重庆中小型企业的积极影响第26-27页
        3.1.2 WTO对重庆中小型企业的挑战第27-29页
    3.2 绿色贸易壁垒第29-31页
        3.2.1 自由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第29页
        3.2.2 绿色壁垒的定义第29-30页
        3.2.3 引起绿色贸易壁垒的WTO有关环境条款规定第30-31页
        3.2.4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第31页
    3.3 绿色贸易壁垒对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冲击第31-32页
    3.4 清洁生产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第32-36页
        3.4.1 清洁生产的环境经济分析第32-34页
        3.4.2 清洁生产有效应对绿色壁垒第34-36页
4 清洁生产--重庆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第36-46页
    4.1 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第36页
    4.2 清洁生产的内涵第36-40页
        4.2.1 清洁生产的定义第36-37页
        4.2.2 清洁生产的内容第37页
        4.2.3 清洁生产的特点第37-38页
        4.2.4 清洁生产对资源的优化作用第38页
        4.2.5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第38-40页
    4.3 国内外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研究及实施现状第40-42页
        4.3.1 清洁生产研究方向第40页
        4.3.2 国外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研究第40-41页
        4.3.3 国内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研究第41-42页
    4.4 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第42-43页
    4.5 清洁生产是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第43-46页
5 清洁生产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第46-61页
    5.1 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第46-55页
        5.1.1 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构建第46-52页
        5.1.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第52-54页
        5.1.3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特点第54页
        5.1.4 基于WTO规则下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第54-55页
    5.2 重庆某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多层次灰色评价实例第55-61页
        5.2.1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第56-58页
        5.2.2 多层次灰色评价第58-61页
        5.2.3 评价结果分析第61页
6 重庆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之路第61-72页
    6.1 重庆市中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有利基础第62-64页
        6.1.1 全国及兄弟省市清洁生产的示范作用第62页
        6.1.2 重庆市清洁生产扶持政策第62-63页
        6.1.3 清洁生产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第63页
        6.1.4 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支持体系的建设第63-64页
        6.1.5 电力和建材行业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即将启动第64页
    6.2 重庆市中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障碍分析第64-66页
        6.2.1 清洁生产意识与组织障碍第64-65页
        6.2.2 经济障碍第65页
        6.2.3 清洁生产的有效政策措施不完善第65页
        6.2.4 缺乏清洁生产的典型示范作用第65页
        6.2.5 难以获得清洁生产技术、信息第65-66页
    6.3 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方法学第66-67页
        6.3.1 循环清洁生产方法学原理第66页
        6.3.2 循环清洁生产方法学步骤第66-67页
    6.4 重庆某中小企业清洁生产进程第67-72页
7 重庆市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思路第72-84页
    7.1 重庆市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驱动因素第72页
    7.2 加强法律法规的宏观推动作用第72-73页
    7.3 强化政府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第73-74页
    7.4 清洁生产教育培训机制设计第74-75页
    7.5 绿色基金--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的助推器第75-76页
    7.6 在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第76-77页
    7.7 创建生态工业园第77-80页
    7.8 在技术创新中实施清洁生产第80-81页
    7.9 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机结合第81-84页
8 结 论第84-86页
致 谢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附: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RBF神经网络的高炉热状态预测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突显原理与“了”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