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9-10页 |
1.2 温州市经济现状 | 第10页 |
1.3 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1 国外农业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农业产业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1.6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1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1.6.2 数据分析法 | 第13页 |
1.6.3 文献分析法 | 第13-14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第15-33页 |
2.1 农业产业发展 | 第15-21页 |
2.1.1 农业总产值 | 第15-16页 |
2.1.2 农业各行业 | 第16-17页 |
2.1.3 农作物播种面积 | 第17-19页 |
2.1.4 农业产值的区域分布 | 第19-21页 |
2.2 种植业 | 第21-26页 |
2.2.1 种植业总的面积、产值、产量 | 第21-22页 |
2.2.2 各种农作物的面积、产值、产量的变化 | 第22-24页 |
2.2.3 农作物的区域分布 | 第24-26页 |
2.3 畜牧养殖业 | 第26-29页 |
2.3.1 畜牧业产量、存栏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2.3.2 畜牧业的区域分布 | 第27-29页 |
2.4 渔业 | 第29-30页 |
2.4.1 水产品产量的变化 | 第29页 |
2.4.2 水产品的区域分布 | 第29-30页 |
2.5 温州市农业机械和物资消耗情况的变化 | 第30-31页 |
2.6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33-41页 |
3.1 优势 | 第33-36页 |
3.1.1 区域优势 | 第33-34页 |
3.1.2 经营优势 | 第34页 |
3.1.3 品质优势 | 第34页 |
3.1.4 机械化优势 | 第34-35页 |
3.1.5 “走出去”优势 | 第35页 |
3.1.6 观光优势 | 第35页 |
3.1.7 生态优势 | 第35页 |
3.1.8 土地管理优势 | 第35-36页 |
3.2 劣势 | 第36-38页 |
3.2.1 农业资源劣势 | 第36页 |
3.2.2 农业基础劣势 | 第36页 |
3.2.3 科技应用劣势 | 第36-37页 |
3.2.4 农民素质劣势 | 第37页 |
3.2.5 产业链劣势 | 第37-38页 |
3.2.6 支农资金劣势 | 第38页 |
3.3 机会 | 第38-39页 |
3.3.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 | 第38-39页 |
3.3.2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 | 第39页 |
3.3.3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 第39页 |
3.3.4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 第39页 |
3.4 威胁 | 第39-40页 |
3.4.1 自然灾害威胁 | 第39-40页 |
3.4.2 经济敏感区威胁 | 第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温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第41-51页 |
4.1 发展方向 | 第41页 |
4.2 发展思路 | 第41-43页 |
4.2.1 粮食产业 | 第42页 |
4.2.2 蔬菜产业 | 第42页 |
4.2.3 水果产业 | 第42页 |
4.2.4 茶叶产业 | 第42页 |
4.2.5 畜牧产业 | 第42-43页 |
4.2.6 渔业产业 | 第43页 |
4.3 对策 | 第43-49页 |
4.3.1 农业基础设施体系 | 第43-44页 |
4.3.2 投入保障支撑体系 | 第44-45页 |
4.3.3 科技支撑体系 | 第45页 |
4.3.4 安全标准化体系 | 第45-46页 |
4.3.5 现代经营形式 | 第46-48页 |
4.3.6 现代发展理念 | 第48-49页 |
4.3.7 新型农民 | 第49页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