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导论 | 第21-51页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1-2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28-45页 |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第45-51页 |
第一章 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基本问题概述 | 第51-75页 |
一、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的相关概念 | 第51-57页 |
(一) 网络民主 | 第51-55页 |
(二) 民主执政 | 第55-57页 |
二、网络民主与政党活动的关系审视 | 第57-67页 |
(一) 网络民主对政党活动政治生态的改变 | 第57-62页 |
(二) 政党对网络民主的捕捉和运用 | 第62-65页 |
(三) 西方网络民主与政党活动关系总结 | 第65-67页 |
三、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互动关系的理论建构 | 第67-75页 |
(一) 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互动关系的基础 | 第68-71页 |
(二) 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的博弈与共生 | 第71-75页 |
第二章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与民主执政生态变迁 | 第75-102页 |
一、中国网络民主的源起 | 第75-81页 |
(一) 全球化信息化为中国网络民主兴起提供外部推动力 | 第75-76页 |
(二)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网络民主发展提供内部驱动力 | 第76-79页 |
(三) 某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为中国网络民主发展提供警示压力 | 第79-81页 |
二、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 | 第81-97页 |
(一) 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阶段 | 第81-84页 |
(二) 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 | 第84-88页 |
(三) 中国网民的类型及特点 | 第88-93页 |
(四) 中国网络民主的主要特征 | 第93-97页 |
三、中国网络民主对民主执政政治生态变迁的影响 | 第97-102页 |
(一) 国际政治生态网络化冲击民主执政生态 | 第98-99页 |
(二) 国内政治生态网络化挑战民主执政生态 | 第99-101页 |
(三) 党内政治生态网络化驱动民主执政生态变迁 | 第101-102页 |
第三章 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价值与功能定位 | 第102-114页 |
一、网络民主的价值效度考察 | 第102-105页 |
(一) 网络民主对传统代议民主的振兴 | 第102-104页 |
(二) 网络民主对传统代议民主的颠覆 | 第104页 |
(三) 网络民主对传统代议民主的培育 | 第104-105页 |
二、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网络民主的认识 | 第105-109页 |
(一) 感知到互联网引发的民主问题并将之与共产党执政结合起来 | 第106-107页 |
(二) 理性认知到网络民主的冲击并提出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要求 | 第107-108页 |
(三) 树立起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 | 第108-109页 |
三、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功能目标设计 | 第109-114页 |
(一) 网络民主促进民主执政理念强化和方式创新 | 第109-110页 |
(二) 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制度构建 | 第110-111页 |
(三) 网络民主推动民主执政能力提升 | 第111-114页 |
第四章 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运用与个案研究 | 第114-149页 |
一、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地位变化 | 第114-116页 |
(一) 酝酿时期网络民主处于被忽视状态 | 第114页 |
(二) 初步发展时期网络民主处于被轻视状态 | 第114-115页 |
(三) 蓬勃发展时期网络民主处于被重视状态 | 第115页 |
(四) 沉淀反思时期网络民主处于被正视状态 | 第115-116页 |
二、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实践运用 | 第116-123页 |
(一) 事前公开议题广泛征集民意推进决策民主化 | 第118-119页 |
(二) 事中公开党务政务实现管理民主化 | 第119-121页 |
(三) 事后接受公众监督以优化决策效果 | 第121-123页 |
三、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实践中的个案研究 | 第123-140页 |
案例一 网络投票:城管评选评议中的政民互动 | 第126-128页 |
案例二 网络管理:山东龙口“用网理政”服务群众新模式 | 第128-132页 |
案例三 网络决策:厦门PX项目中的政府与民意之博 | 第132-134页 |
案例四 网络监督:“12380”网络举报平台的设立与发展 | 第134-137页 |
案例五 网络表达:“郭美美事件”与红会危机中的民意沸腾 | 第137-140页 |
四、网络民主在民主执政中的效果调查分析 | 第140-149页 |
(一) 调查对象的确定和样本数量的选择 | 第140-141页 |
(二) 调查分析的实施方式和具体内容 | 第141页 |
(三) 调查结果的统计和样本分析 | 第141-144页 |
(四) 案例反思及调研总结 | 第144-149页 |
第五章 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的困境与问题分析 | 第149-168页 |
一、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的现实困境 | 第149-156页 |
(一) 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的身份困境 | 第149-152页 |
(二) 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的发展困境 | 第152-153页 |
(三) 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的监督困境 | 第153-156页 |
二、网络民主在推进民主执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6-163页 |
(一) 网络民主还是“网络的民主”对民主执政的干扰 | 第156-160页 |
(二) “沉默的螺旋”现象对民主执政质量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三) 网络民主无序化和极化现象对民主执政的冲击 | 第161-163页 |
三、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163-168页 |
(一) 重视不足是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存在问题的主观因素 | 第163页 |
(二) 网络发展和使用不足是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存在问题的技术因素 | 第163-165页 |
(三) 制度规则不足是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存在问题的制度因素 | 第165-168页 |
第六章 民主执政视阈下的中国网络民主发展因应之策 | 第168-188页 |
一、网络民主发展要以忧患意识为基础提升战略高度 | 第168-171页 |
(一) 网络民主是民主执政新的生长点 | 第168-169页 |
(二) 网络民主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民主执政的发展高度 | 第169-170页 |
(三) 网络民主建设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 | 第170-171页 |
二、网络民主发展要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夯实法律基础 | 第171-173页 |
(一) 网络民主建设要具备法治思维 | 第172页 |
(二) 网络民主发展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第172页 |
(三) 网络民主建设要依法有序稳步进行 | 第172-173页 |
三、网络民主发展要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 | 第173-178页 |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 第173-174页 |
(二) 坚持人民主体原则和培育民主政治意识 | 第174-175页 |
(三) 营造言论自由和平等参与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 | 第175-178页 |
四、网络民主发展要以疏导为前提确立网络民主治理方略 | 第178-181页 |
(一) 改变消极防范思路采取积极应对战略 | 第178-179页 |
(二) 疏导与治理并举治理不良信息规范互联网运行 | 第179页 |
(三) 以党和政府的积极主导实现对网络民主的疏治并举 | 第179-181页 |
五、网络民主发展要立足服务现实立场走虚实结合发展道路 | 第181-184页 |
(一) 以善治为目标推进网络民主和民主执政二者共进 | 第182-183页 |
(二) 网络民主发展必须走一条“虚实结合”发展道路 | 第183-184页 |
(三) 提高实现网络民主与现实民主对接的政治智慧 | 第184页 |
六、网络民主发展要以博采众长为理念吸取国外发展经验 | 第184-188页 |
(一) 实践层面的经验和借鉴 | 第185-186页 |
(二) 理论层面的经验与借鉴 | 第186-188页 |
结语 | 第18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201-202页 |
附件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