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影响力的内涵 | 第13-15页 |
1.3.2 影响力的测评方法 | 第15-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0-26页 |
2.1 问卷设计 | 第20-22页 |
2.1.1 指标设计 | 第20-21页 |
2.1.2 题项设计 | 第21-22页 |
2.2 调查实施 | 第22页 |
2.3 问卷质量分析 | 第22-26页 |
2.3.1 信度分析 | 第22-23页 |
2.3.2 效度分析 | 第23-26页 |
第3章 基金会公众影响力描述分析与模型检验 | 第26-46页 |
3.1 样本特征 | 第26-28页 |
3.1.1 年龄分布 | 第26页 |
3.1.2 性别分布 | 第26页 |
3.1.3 婚姻状况 | 第26-27页 |
3.1.4 受教育程度 | 第27页 |
3.1.5 职业类型 | 第27-28页 |
3.1.6 个人月收入 | 第28页 |
3.1.7 地区分布 | 第28页 |
3.2 题项描述统计 | 第28-39页 |
3.2.1 捐款情况及捐款渠道 | 第28-29页 |
3.2.2 对基金会的感知与知晓途径 | 第29-33页 |
3.2.3 直接捐款者对基金会的评价 | 第33-34页 |
3.2.4 非直接捐款者对基金会影响力的评价 | 第34-38页 |
3.2.5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问题和建议的评价 | 第38-39页 |
3.3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公众评价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3.3.1 性别对基金会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受教育程度对基金会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 第40页 |
3.3.3 职业对基金会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个人月收入对基金会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42-46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4.1.1 问卷质量 | 第46页 |
4.1.2 基金会影响力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4.1.3 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4 因子分析 | 第48页 |
4.1.5 结构模型分析 | 第48页 |
4.2 提升基金会公众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4.2.1 加强基金会公信力建设 | 第48-49页 |
4.2.2 增强公募基金会的综合实力,逐步推进转型 | 第49页 |
4.2.3 逐步减轻公募基金会的行政化 | 第49页 |
4.2.4 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 | 第49-50页 |
4.2.5 改革当前募捐动员机制,鼓励基金会走向前台 | 第50-51页 |
4.2.6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发布主要基金会公众影响力指数 | 第51页 |
4.2.7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改善政府管理方式 | 第51页 |
4.2.8 基金会应加强营销策略的学习和应用 | 第51-52页 |
4.2.9 基金会应注重品牌项目建设 | 第52页 |
4.2.10 加强宣传与教育,弘扬正确的慈善观念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