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路径并行传输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CMT-SCTP的关键技术第16-26页
    2.1 接收端缓存阻塞问题研究第16-18页
        2.1.1 非丢包导致接收端缓存阻塞第16-17页
        2.1.2 丢包导致接收端缓存阻塞第17-18页
    2.2 拥塞控制问题研究第18-23页
        2.2.1 SFR(Split Fast Retransmit)算法第19-20页
        2.2.2 CUC(Cwnd Update With CMT)算法第20-22页
        2.2.3 DAC(Delayed Ack for CMT)算法第22-23页
    2.3 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多路径并行传输算法分析第26-38页
    3.1 多路径并行传输CMT-PF算法第26-31页
    3.2 多路径并行传输CMT-PW算法第31-33页
    3.3 多路径并行传输自适应选路算法第33-35页
    3.4 多路径并行传输算法总结与分析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基于质量评估模型的多路径并行传输算法第38-54页
    4.1 算法提出背景第38-39页
    4.2 算法思想第39-40页
    4.3 算法设计第40-53页
        4.3.1 总体设计思想第41-42页
        4.3.2 质量评估设计第42-47页
        4.3.3 数据调度设计第47-52页
        4.3.4 实际传输设计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4-64页
    5.1 仿真模型建立第54-57页
        5.1.1 仿真平台NS2简介第54-56页
        5.1.2 仿真设计实现第56-57页
    5.2 仿真结果分析第57-62页
        5.2.1 接收端缓存占用情况分析第57-58页
        5.2.2 重传次数情况分析第58-59页
        5.2.3 吞吐量情况分析第59-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4-65页
    6.2 未来研究方向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官庄铁矿北区地下开采对地表沉陷及井筒变形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花岗岩峰后变形特点与脆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