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抗遮挡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2.1 D2D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理论 | 第16-26页 |
2.1 可见光通信系统特性 | 第16-20页 |
2.1.1 发送模块特性分析 | 第16-18页 |
2.1.2 接收模块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2.1.3 对等可见光通信信道分析 | 第19-20页 |
2.2 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抗遮挡方法 | 第20-23页 |
2.2.1 基于中继协助的方法 | 第20-21页 |
2.2.2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 第21-22页 |
2.2.3 基于高反射性墙壁的方法 | 第22-23页 |
2.3 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方法 | 第23-25页 |
2.3.1 频段划分 | 第23-24页 |
2.3.2 自适应抵消算法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的模式协同选择机制 | 第26-38页 |
3.1 对等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 | 第27-29页 |
3.1.1 通信场景 | 第27页 |
3.1.2 系统模型 | 第27-29页 |
3.2 通信模式 | 第29-30页 |
3.2.1 直接通信模式 | 第29页 |
3.2.2 间接通信模式 | 第29-30页 |
3.2.3 混合通信模式 | 第30页 |
3.3 基于博弈论的模式协同选择机制 | 第30-33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31页 |
3.3.2 通信模式选择规则 | 第31-32页 |
3.3.3 模式协同选择机制流程 | 第32-33页 |
3.4 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4.1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盲源分离技术的干扰消除机制 | 第38-48页 |
4.1 盲源分离技术 | 第38-40页 |
4.1.1 盲源分离技术原理 | 第39页 |
4.1.2 卷积混合模型 | 第39-40页 |
4.1.3 可实现性分析 | 第40页 |
4.2 基于盲源分离技术的干扰消除机制 | 第40-44页 |
4.2.1 混合信号预处理 | 第40-41页 |
4.2.2 FastICA算法 | 第41-42页 |
4.2.3 机制流程 | 第42-44页 |
4.3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8-4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