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短时临近预报的国内外进展 | 第9-11页 |
| ·雷达和卫星探测强对流天气的概念模型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短时临近预报中雷达和卫星资料的应用 | 第15-26页 |
| ·强对流天气的结构和演变特征 | 第15-18页 |
| ·对流单体的结构和演变 | 第15-16页 |
| ·多单体风暴的结构和演变 | 第16-17页 |
| ·超级单体风暴的结构和演变 | 第17-18页 |
|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第18-22页 |
| ·强度回波 | 第18页 |
| ·速度回波 | 第18-19页 |
| ·对流性暴雨及雷暴天气的雷达回波分析 | 第19-20页 |
| ·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 ·龙卷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 ·卫星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 ·强对流云团在可见光和红外通道的光谱特征 | 第22-24页 |
| ·强对流云团在微波通道的光谱特征 | 第24页 |
| ·强对流云团在水汽通道的光谱特征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强对流天气的大气能量特征分析 | 第26-37页 |
| ·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三要素 | 第26-27页 |
| ·常规潜势预报手段 | 第27-31页 |
| ·热对流参数潜势预报 | 第27-30页 |
| ·垂直风切变 | 第30-31页 |
|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图 | 第31-33页 |
| ·θ位温的计算 | 第31页 |
| ·θ_se(θ_(sed))假相当位温的计算 | 第31-32页 |
| ·θ~*的计算 | 第32-33页 |
|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 ·冰雹天气的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 ·局地强降水的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强对流个例分析 | 第37-55页 |
| ·050501闽北强对流冰雹天气个例分析 | 第37-42页 |
| ·天气过程实况 | 第37页 |
| ·天气背景分析 | 第37-38页 |
| ·物理量诊断分析 | 第38-39页 |
|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 ·雷达回波分析 | 第41-42页 |
| ·20100305冰雹过程分析 | 第42-48页 |
| ·天气实况和天气背景 | 第42-43页 |
| ·物理量场分析 | 第43-44页 |
| ·垂直风切变 | 第44-45页 |
|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 ·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 第46-48页 |
| ·20110417广东强对流过程分析 | 第48-53页 |
| ·天气实况和天气背景 | 第48-49页 |
| ·物理量场分析 | 第49-50页 |
|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 ·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