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政府主导下革命老区精准脱贫问题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综述第10-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一、扶贫相关概念、理论及我国反贫困战略第14-20页
    (一) 贫困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 贫困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2. 反贫困的内涵第15页
        3. 精准扶贫的含义第15-16页
    (二) 相关理论分析第16-18页
        1. 权力贫困理论与共享型增长减贫理念的结合第16-17页
        2. 合作型反贫困理论与参与式扶贫理念第17-18页
    (三) 我国政府的反贫困战略模式:“两线一力”第18-20页
        1. 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一:经济发展第18-19页
        2. 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二:社会安全网第19页
        3. 政府主导力下的财政减贫第19-20页
二、榆林革命老区的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第20-26页
    (一) 榆林革命老区贫困现状第20-22页
        1. 榆林革命老区的概况第20-21页
        2. 榆林革命老区的贫困特征分析第21-22页
    (二) 榆林革命老区致贫原因第22-24页
        1. 因自然条件差致贫第22-23页
        2. 地方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第23页
        3. 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第23-24页
    (三) 榆林革命老区的扶贫成效第24-26页
        1. 通过资源整合推进片区开发第24页
        2. 实施多元化移民搬迁新模式第24-25页
        3. 发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第25页
        4. 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第25页
        5.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雨露计划”第25-26页
三、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 精准脱贫机制不完善第26-27页
        1. 精准识别标准单一、技术实现难第26页
        2. 精准扶贫缺乏动态管理第26-27页
    (二) 精准帮扶模式动力不足第27-28页
        1. 传统扶贫模式效率低下第27页
        2. 精准帮扶措施缺乏可持续性第27-28页
        3. 脱贫基础脆弱,返贫率高第28页
    (三) 脱贫主体缺乏内生动力第28-29页
        1. 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不够第28-29页
        2. 贫困人口自身能力不足第29页
    (四) 精准脱贫成效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第29-30页
        1. 考核偏颇,标准不当第29页
        2. 扶贫工作动态监管不力第29-30页
四、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第30-39页
    (一) 制定扶贫法律政策,使扶贫有法可依第31-32页
        1. 制定扶贫法律法规的现实需求第31-32页
        2. 制定《扶贫法》的基本构想第32页
    (二) 完善精准扶贫政策框架体系第32-34页
        1.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类脱贫政策第33页
        2. 制定利贫性经济增长政策第33页
        3. 制定完善的教育文化扶贫的政策第33-34页
    (三) 建立长效的精准扶贫模式第34-36页
        1. 建立扶贫开发国家级综合试验区第34-35页
        2. 积极开发生态扶贫模式,打造品牌农业第35页
        3.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多元化第35-36页
        4. 建立特色的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第36页
    (四) 激发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第36-38页
        1. 提高脱贫主体的可行性能力第37页
        2. 强化脱贫主体的权利第37页
        3. 全面宣传和落实政策,增进贫困户参与的积性第37-38页
    (五) 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及责任评估体系第38-39页
        1. 创建多维的考核评估机制第38页
        2. 制定扶贫工作的责任清单第38-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77nm波长与532nm波长ALPI联合YAG-LPI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及其他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