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20页 |
1.1.1 国内外核电站的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1.1.2 AP1000核电站的技术特点 | 第16-18页 |
1.1.3 新型AP1000屏蔽厂房结构的提出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2.1 核电站抗震隔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2 调谐质量阻尼(TMD)系统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AP1000屏蔽厂房等效模型 | 第25-35页 |
2.1 AP1000屏蔽厂房结构的等效梁模型 | 第25-26页 |
2.1.1 AP1000核电站厂房结构的基本假定 | 第25页 |
2.1.2 屏蔽厂房尺寸及等效梁模型计算 | 第25-26页 |
2.2 梁振动的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2.3 悬臂梁振动计算 | 第29-31页 |
2.4 AP1000屏蔽厂房等效模型计算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屏蔽厂房TMD减振原理 | 第35-45页 |
3.1 屏蔽厂房TMD减振模型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2 频响函数的计算 | 第36-38页 |
3.2.1 水平向位移频响函数求解 | 第36-37页 |
3.2.2 加速度频响函数求解 | 第37-38页 |
3.3 地震动功率密度谱函数的选取 | 第38-40页 |
3.4 结构响应方差 | 第40-44页 |
3.4.1 主结构位移响应方差 | 第40-42页 |
3.4.2 次结构位移响应方差 | 第42页 |
3.4.3 主结构加谏度响应方差 | 第42-43页 |
3.4.4 次结构加速度响应方差 | 第43页 |
3.4.5 未设置TMD结构动力响应方差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AP1000屏蔽厂房TMD减振参数设计 | 第45-57页 |
4.1 影响TMD系统减振性能的参数 | 第45页 |
4.2 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基础 | 第45-46页 |
4.3 屏蔽厂房TMD减振系统的优化分析 | 第46-48页 |
4.3.1 基于位移响应方差的优化 | 第46-48页 |
4.3.2 基于加速度响应方差的优化 | 第48页 |
4.4 TMD屏蔽厂房结构地震响应 | 第48-56页 |
4.4.1 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 第48-50页 |
4.4.2 EI-Centro波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 第50-52页 |
4.4.3 Taft波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 第52-54页 |
4.4.4 优化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AP1000屏蔽厂房TMD减振的有限元验证 | 第57-77页 |
5.1 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 | 第57-59页 |
5.1.1 ANSYS软件的介绍 | 第57-58页 |
5.1.2 ANSYS软件的分析功能 | 第58-59页 |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9-62页 |
5.2.1 模型尺寸和材料 | 第59-60页 |
5.2.2 有限元模型单元选取 | 第60-62页 |
5.2.3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62页 |
5.3 AP1000屏蔽厂房结构模态分析 | 第62-71页 |
5.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63-64页 |
5.3.2 未隔震结构模态分析 | 第64-68页 |
5.3.3 隔震结构模态分析 | 第68-71页 |
5.4 AP1000屏蔽厂房结构时程分析 | 第71-76页 |
5.4.1 有限元时程分析基础 | 第71-72页 |
5.4.2 AP100屏蔽厂房结构FEM与MAT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5.4.3 AP1000屏蔽厂房内筒隔震与未隔震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