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相关概念与理论的解析 | 第11-12页 |
第2章 “青岛大虾”与“天价鱼”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 | 第12-29页 |
2.1 报道数量 | 第12-15页 |
2.2 报道体裁 | 第15-18页 |
2.3 报道版面 | 第18-19页 |
2.4 报道立场 | 第19-21页 |
2.5 报道主题 | 第21-22页 |
2.6 报道地域分布 | 第22-25页 |
2.7 消息来源 | 第25-26页 |
2.8 宰客事件报道的框架呈现 | 第26-29页 |
2.8.1 游客被宰框架 | 第26-27页 |
2.8.2 重罚警告框架 | 第27页 |
2.8.3 城市形象损害框架 | 第27页 |
2.8.4 “立场”性框架 | 第27-28页 |
2.8.5 区域性框架 | 第28-29页 |
第3章 “宰客”新闻报道框架建构上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1 框架构建的片面性 | 第29页 |
3.2 “不负责任”碎片化报道方式 | 第29-30页 |
3.3 舆论引导优势的“丢弃” | 第30页 |
3.4 新闻框架与受众理解认知框架的差异 | 第30-31页 |
3.5 本地媒体对事件报道的缺失 | 第31-32页 |
第4章 影响宰客新闻事件新闻框架构建的因素 | 第32-37页 |
4.1 “宰客”事件中新闻框架存在问题的内部原因 | 第32-34页 |
4.1.1 记者“主观性” | 第32-33页 |
4.1.2 媒介组织的“立场” | 第33-34页 |
4.2 “宰客”事件中新闻框架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 | 第34-37页 |
4.2.1 消息来源的把关失位 | 第34-35页 |
4.2.2 盲目迎合受众 | 第35页 |
4.2.3 行业利益竞争 | 第35-37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5.1 重拾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平衡性原则 | 第37页 |
5.2 本地媒体增加对事件敏感度与曝光度 | 第37-38页 |
5.3 多元化的消息来源并采用与自身的深度采访 | 第38页 |
5.4 抛除刻板成见,减少迎合受众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A 内容分析类目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