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4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 2.1 主要器材和试剂 | 第14页 |
| 2.2 样品采集 | 第14-16页 |
| 2.2.1 临床病理资料的收集 | 第14-16页 |
| 2.2.2 外周血样本的采集 | 第16页 |
|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16-19页 |
| 2.3.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 第16-17页 |
| 2.3.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NA的提取 | 第17页 |
| 2.3.3 RNA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17页 |
| 2.3.4 cDNA的合成 | 第17-18页 |
| 2.3.5 引物设计 | 第18页 |
| 2.3.6 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OG1的表达水平 | 第18-19页 |
| 2.4 统计学处理分析 | 第19-20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20-23页 |
| 3.1 GIST以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DOG1的表达情况 | 第20页 |
| 3.2 GIST外周血DOG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 3.3 外周血DOG1表达的特征性ROC曲线分析 | 第21-23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 4.1 GIST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 第23-24页 |
| 4.2 DOG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GIST的关系 | 第24-27页 |
| 4.3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6章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 综述 胃肠间质瘤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第35-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