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工程索赔相关文献回顾 | 第8-1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工程风险与索赔 | 第12-19页 |
2.1 工程风险概述 | 第12页 |
2.2 合同风险分配理论 | 第12-16页 |
2.2.1 工程合同的特性 | 第12-13页 |
2.2.2 合同风险分配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3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系统特征及构成 | 第16-19页 |
2.3.1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系统的特征 | 第16-17页 |
2.3.2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系统的构成 | 第17-19页 |
第3章 市政道路工程承包方索赔机会理论 | 第19-30页 |
3.1 合同状态分析 | 第19-21页 |
3.1.1 合同状态的定义 | 第19-20页 |
3.1.2 合同状态的形成 | 第20-21页 |
3.2 索赔机会模型分析 | 第21-25页 |
3.2.1 合同状态的变化 | 第21-24页 |
3.2.2 合同状态的数学描述 | 第24页 |
3.2.3 索赔机会的模型表示 | 第24-25页 |
3.3 承包方索赔机会分析 | 第25-29页 |
3.3.1 合同的理想状态分析 | 第25-27页 |
3.3.2 合同的现实状态 | 第27-28页 |
3.3.3 承包商索赔机会的识别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机会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0-42页 |
4.1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机会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4.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4.1.2 评价子系统与层级的确定 | 第31-33页 |
4.2 市政道路工程索赔机会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3-39页 |
4.2.1 底层二阶评价模型 | 第33-36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特点 | 第36-39页 |
4.3 索赔机会的模糊识别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赣州市章江新区某道路工程索赔机会分析 | 第42-5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2-44页 |
5.1.1 工程概述 | 第42页 |
5.1.2 工程建设条件 | 第42-43页 |
5.1.3 工程招标范围 | 第43-44页 |
5.2 工程索赔机会空间的分析 | 第44-45页 |
5.3 工程索赔机会空间的建立 | 第45页 |
5.4 索赔机会的模糊综合评价与识别过程 | 第45-49页 |
5.5 评价效果与启发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