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作物产量的研究 | 第14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 第1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1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材料、方法与田间试验 | 第24-30页 |
1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试验田概况 | 第24页 |
·试验处理 | 第24-25页 |
·供试肥料及成分 | 第25页 |
·供试植保产品及成分 | 第25页 |
2 试验地管理和记录 | 第25-30页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 第30-34页 |
1 引言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 第34-42页 |
1 引言 | 第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样品采集 | 第34页 |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毛豆鲜粒鲜荚重比、百粒重、干物质比重的影响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2-56页 |
1 引言 | 第42页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2-43页 |
·土壤pH值和基本养分含量 | 第42页 |
·土壤酶活性 | 第42页 |
·土壤重金属含量 | 第42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基本养分的影响 | 第43-46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pH值和基本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 第56-58页 |
1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7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7页 |
4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