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钠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钠离子二次电池的介绍第12-13页
    1.3 钠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第13-20页
        1.3.1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4-16页
        1.3.2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第16-18页
        1.3.3 氟化磷酸盐第18页
        1.3.4 硫酸盐第18-19页
        1.3.5 混合型聚阴离子化合物第19页
        1.3.6 Prussian blue AxMM' (CN)_6 (A=Na K;M and M'= Fe, Co, Mn,Ni)第19-20页
    1.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介绍第20-26页
        1.4.1 Na_3V_2(PO_4)_3的结构第20-21页
        1.4.2 Na_3V_2(PO_4)_3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第21-22页
        1.4.3 Na_3V_2(PO_4)_3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进展第22-25页
        1.4.4 Na_3V_2(PO_4)_3的改性研究第25-26页
    1.5 论文的选题思路和工作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1 试剂和仪器介绍第28-29页
        2.1.1 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第29页
    2.2 材料的表征第29-30页
    2.3 电池的组装与测试第30-32页
        2.3.1 电池组装第30-31页
        2.3.2 电池的电性能测试第31-32页
第三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Na_3V_2(PO_4)_3/C空心球第32-51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3页
    3.3 前驱体的热重分析第33-34页
    3.4 Na_3V_2(PO_4)_3/C的XRD表征第34-36页
    3.5 Na_3V_2(PO_4)_3/C的SEM表征第36-38页
        3.5.1 前驱体烧结前后的SEM表征比较第36-37页
        3.5.2 烧结温度对于Na_3V_2(PO_4)_3/C形貌的影响第37-38页
    3.6 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的电性能分析第38-39页
    3.7 加入GO对于实验的影响第39-48页
        3.7.1 GO的制备与表征第40-42页
        3.7.2 Na_3V_2(PO_4)_3@GO&C的制备与表征第42-46页
        3.7.3 掺入商业GO的对比实验第46-48页
    3.8 NVP@GO&C与NVP@GO-2&C的电性能分析第48-50页
    3.9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喷雾冷冻干燥制备Na_3V_2(PO_4)_3/C纳米薄片第51-64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喷雾冷冻干燥制备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第52-59页
        4.2.1 实验流程第52-53页
        4.2.2 前驱体粉末的热重分析第53-54页
        4.2.3 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的表征第54-59页
    4.3 无液氮补充下的对比实验第59-61页
        4.3.1 Na_3V_2(PO_4)_3/C正极材料的XRD,SEM表征第59-61页
    4.4 NVP SF-1与NVP SF-2电性能分析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化策略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MoS2复合材料薄膜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