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1 聚类分析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路径分析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聚类分析 | 第15-24页 |
2.1 基本思想、目的与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基本思想与目的 | 第15页 |
2.1.2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3 常用类与类间距离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聚类分析中的分类方法 | 第16页 |
2.2.1 分类方法 | 第16页 |
2.2.2 类的特征 | 第16页 |
2.3 相似性度量 | 第16-18页 |
2.3.1 距离 | 第16-17页 |
2.3.2 相似系数 | 第17-18页 |
2.4 系统聚类法 | 第18-21页 |
2.4.1 系统聚类法的过程 | 第18-19页 |
2.4.2 最短距离法及最长距离法 | 第19页 |
2.4.3 重心法和类平均法 | 第19-20页 |
2.4.4 离差平方和法 | 第20页 |
2.4.5 系统聚类法的统一 | 第20-21页 |
2.5 模糊聚类分析 | 第21-22页 |
2.5.1 基本概念 | 第21页 |
2.5.2 模糊分类关系 | 第21页 |
2.5.3 模糊聚类分析计算的步骤 | 第21-22页 |
2.5.4 上述几种聚类方法的实现过程 | 第22页 |
2.6 K-均值聚类以及有序样品聚类 | 第22-24页 |
2.6.1 K-均值法 | 第22-23页 |
2.6.2 有序样品的聚类 | 第23-24页 |
第3章 路径分析 | 第24-28页 |
3.1 前言 | 第24页 |
3.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3.2.1 路径图 | 第24页 |
3.2.2 变量 | 第24页 |
3.2.3 作用 | 第24-25页 |
3.2.4 递归路径模型和非递归路径模型 | 第25页 |
3.3 分解相关系数 | 第25-26页 |
3.4 路径模型的调试及检验 | 第26-28页 |
3.4.1 路径模型的调试 | 第26页 |
3.4.2 路径模型的识别 | 第26-27页 |
3.4.3 过度识别路径模型整体检验的方法 | 第27-28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及改进 | 第28-42页 |
4.1 高考考生择校因素的聚类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实证研究 | 第28-36页 |
4.1.1 数据采集 | 第28-29页 |
4.1.2 进行聚类分析 | 第29-36页 |
4.2 路径分析的引入 | 第36-42页 |
4.2.1 模型设定 | 第36-37页 |
4.2.2 路径系数的估计 | 第37-38页 |
4.2.3 模型的检验 | 第38页 |
4.2.4 数据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2.5 路径系数的分解 | 第40-41页 |
4.2.6 不足及建议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