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4i的电力负荷系统购电模块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概述 | 第11-15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及SG186电力营销系统介绍 | 第15-23页 |
2.1 基于PS4i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 第15-19页 |
2.1.1 系统概况 | 第15-17页 |
2.1.2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7-18页 |
2.1.3 软件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2.1.4 系统部署说明 | 第19页 |
2.2 SG186电力营销系统 | 第19-21页 |
2.2.1 系统概况 | 第19页 |
2.2.2 系统拓扑结构 | 第19-21页 |
2.2.3 系统架构特性 | 第21页 |
2.3 SG186系统与负控系统的关联 | 第21-23页 |
3 电力负荷系统购电模块优化业务需求分析 | 第23-32页 |
3.1 背景分析 | 第23-24页 |
3.2 业务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2.1 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 第24页 |
3.2.2 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3.2.3 尾差调整业务现状 | 第25-26页 |
3.2.4 业务现状分析综述 | 第26-27页 |
3.3 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3.4 功能性需求 | 第28-30页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0-32页 |
4 基于PS4i的电力负荷系统购电模块优化设计 | 第32-60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2-37页 |
4.1.1 模块优化的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4.1.2 软件设计总体架构设计 | 第33-35页 |
4.1.3 优化架构设计的方法 | 第35-36页 |
4.1.4 功能的完备性 | 第36-37页 |
4.1.5 软件技术的提升 | 第37页 |
4.2 系统接口设计 | 第37-42页 |
4.2.1 系统接口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2.2 系统接口设计 | 第38-39页 |
4.2.3 接口通信方式 | 第39页 |
4.2.4 购电模块应用接口 | 第39-42页 |
4.3 数据库核心设计 | 第42-52页 |
4.3.1 建模方法 | 第42-43页 |
4.3.2 域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4.3.3 标准数据编码设计 | 第44-45页 |
4.3.4 表结构设计 | 第45-50页 |
4.3.5 概念模型 | 第50-52页 |
4.4 数据采集设计 | 第52-54页 |
4.4.1 数据采集规范 | 第53-54页 |
4.4.2 数据采集流程 | 第54页 |
4.5 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 第54-58页 |
4.5.1 购电业务流程优化 | 第54-56页 |
4.5.2 尾差调整业务流程优化 | 第56-58页 |
4.5.3 电量告警业务流程优化 | 第58页 |
4.6 安全防护设计 | 第58-59页 |
4.6.1 安全防护总体设计 | 第58-59页 |
4.6.2 主站安全防护 | 第59页 |
4.7 短信网关设计 | 第59-60页 |
5 基于PS4i的电力负荷系统购电模块优化实现 | 第60-76页 |
5.1 开发工具 | 第60页 |
5.2 工程代码结构 | 第60-61页 |
5.3 代码实现 | 第61-66页 |
5.3.1 视图层代码 | 第61-63页 |
5.3.2 转换层实现 | 第63-64页 |
5.3.3 业务逻辑层实现 | 第64-66页 |
5.3.4 持久层实现 | 第66页 |
5.4 关键编码总结 | 第66-71页 |
5.4.1 接口实现 | 第66-68页 |
5.4.2 短信网关 | 第68-69页 |
5.4.3 DataCenter | 第69-70页 |
5.4.4 Memcached | 第70-71页 |
5.5 系统测试 | 第71-76页 |
5.5.1 测试模型 | 第71-72页 |
5.5.2 缺陷管理工具 | 第72-74页 |
5.5.3 测试总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