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案及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方案 | 第15页 |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简介 | 第17-25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7-18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8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 第20-24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23-24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目标 | 第24-25页 |
| 第3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2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5-26页 |
|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具体指标说明 | 第27-31页 |
| ·经济效益发展能力指标 | 第27-29页 |
| ·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指标 | 第29-30页 |
| ·环境资源利用指标 | 第30页 |
| ·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指标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2-40页 |
| ·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32-33页 |
| ·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的描述 | 第33-34页 |
| ·区间数理论知识及量化处理过程 | 第34-35页 |
| ·区间数理论知识 | 第34页 |
| ·区间数属性值的量化处理过程 | 第34-35页 |
| ·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35-37页 |
| ·熵及其性质 | 第35-36页 |
|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36-37页 |
|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 第37-38页 |
| ·模型总结 | 第38-40页 |
| 第5章 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实例研究 | 第40-45页 |
| ·数据的收集 | 第40页 |
| ·应用实例 | 第40-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详细摘要 | 第5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