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选题目的 | 第9页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4页 |
1.3.2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3.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提出征地中基层政府和各主体的关系影响其行为取向的观点 | 第15页 |
1.4.2 本文从政府系统行为和官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来研究征地中基层政府的失范行为 | 第15页 |
1.4.3 提出把改变现行的财政体制与减少基层政府失范行为一同考虑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土地征用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土地产权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3 基层政府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4 政府行为的界定 | 第19页 |
2.2 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基层政府农地征用的不规范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2-33页 |
3.1 基层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表现 | 第22-25页 |
3.1.1 基层政府制定和执行土地征用政策时缺少民主参与 | 第22-23页 |
3.1.2 基层政府滥用征地权侵害农民权益 | 第23页 |
3.1.3 基层政府骗取审批 | 第23-24页 |
3.1.4 征地政策执行中基层政府官员腐败渎职 | 第24-25页 |
3.1.5 基层政府官员在实际征地中徇私舞弊,损害部分农民利益 | 第25页 |
3.2 基层政府土地征用不规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3.2.1 失范行为可获得的远高于违规成本的可预见性收益的存在 | 第25-27页 |
3.2.2 基层政府的双重身份成为征地中失范行为的安全保障 | 第27-28页 |
3.2.3 基层政府和农民信息不对称导致前者获得了“绝对权力” | 第28-30页 |
3.2.4 以地生财缓解财政压力是基层政府失范行为产生的动力 | 第30-31页 |
3.2.5 政绩考核强化了政府官员失范行为的产生 | 第31-33页 |
第4章 规范基层政府土地征用行为的措施 | 第33-41页 |
4.1 减少政府失范行为的可预见收益的存在 | 第33-36页 |
4.1.1 明确相关表述,使基层政府征地行为规范与否清晰可见 | 第33-35页 |
4.1.2 减少征用土地的利益空间 | 第35-36页 |
4.2 限定土地征用中基层政府可作为的空间 | 第36-38页 |
4.2.1 纠正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实际中的错位 | 第36-37页 |
4.2.2 明确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责任 | 第37-38页 |
4.3 减少政府官员逐利行为的强化动机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 第38-41页 |
4.3.1 合理政绩考核机制来制约和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 | 第38-39页 |
4.3.2 平衡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减少土地财政的动机 | 第39页 |
4.3.3 加强监督机构协调及加大对失范行为的追究力度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1-43页 |
5.1 基层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失范的三方面原因 | 第41页 |
5.2 规范基层政府征地失范行为的措施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