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理论研究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用户采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理性行为理论 | 第18-19页 |
2.1.2 计划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2.2 信息共享理论 | 第20-21页 |
2.2.1 信息共享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信息共享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3 信息共享的过程 | 第21页 |
2.3 营销理论 | 第21-25页 |
2.3.1 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3.2 顾客需要与“4P”营销理论 | 第22-23页 |
2.3.3 顾客满意与“4C”营销理论 | 第23页 |
2.3.4 建立顾客忠诚与“4R”营销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农户采纳动物疫苗行为分析 | 第25-32页 |
3.1 农户对动物疫苗的需求形势 | 第25-27页 |
3.1.1 我国动物疫病形势严峻 | 第25页 |
3.1.2 我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3 我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3.2 农户采纳动物疫苗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3.2.1 农户年龄结构 | 第27页 |
3.2.2 农户受教肓程度 | 第27-28页 |
3.2.3 农户动物养殖年限 | 第28-29页 |
3.2.4 家庭总收入 | 第29页 |
3.2.5 动物养殖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 第29-30页 |
3.3 当前农户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0-32页 |
3.3.1 农户思想较为落后,防疫意识淡薄 | 第30页 |
3.3.2 疫苗质量不稳定,农户信任度低 | 第30-31页 |
3.3.3 动物防疫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农户信任度低 | 第31-32页 |
第4章 动物疫苗推广策略 | 第32-40页 |
4.1 加强对用户的指导 | 第32-33页 |
4.2 健全信息共享体系 | 第33-34页 |
4.2.1 完善动物疫苗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 第33页 |
4.2.2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各种信息网络 | 第33-34页 |
4.2.3 规范信息管理 | 第34页 |
4.2.4 拓宽信息共享渠道 | 第34页 |
4.3 优化服务手段 | 第34-36页 |
4.3.1 实事求是地宣传 | 第34-35页 |
4.3.2 科学应用动物疫苗接种方法 | 第35-36页 |
4.3.3 为接种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 | 第36页 |
4.4 应用多样化的促销手段 | 第36-40页 |
4.4.1 对经销商的促销策略 | 第36-38页 |
4.4.2 对终端市场的促销策略 | 第38-40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40-51页 |
5.1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概况 | 第40-42页 |
5.1.1 研究所简介 | 第40-41页 |
5.1.2 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 第41页 |
5.1.3 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产品现状 | 第41-42页 |
5.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动物疫苗推广现状 | 第42-45页 |
5.2.1 已初步形成推广体系,但体制不够完善 | 第42-43页 |
5.2.2 已拥有一支动物疫苗推广队伍,但总体素质不高 | 第43页 |
5.2.3 已经实行疫苗研发、推广、售后三结合的体制,但运行机制不活 | 第43-44页 |
5.2.4 推广理念的落后 | 第44-45页 |
5.3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动物疫苗推广策略改进建议 | 第45-51页 |
5.3.1 健全动物疫苗推广的组织体系 | 第45-47页 |
5.3.2 完善动物疫苗推广的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5.3.3 建立培训与准入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 第48-49页 |
5.3.4 加大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