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3-17页 |
表目录 | 第17-19页 |
图目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20-2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24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5-2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2-52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44页 |
2.1.1 数字鸿沟 | 第32-35页 |
2.1.2 农村信息化 | 第35-37页 |
2.1.3 农民信息素质 | 第37-40页 |
2.1.4 农民生活质量 | 第40-42页 |
2.1.5 农民ICT支付意愿 | 第42-44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4-50页 |
2.2.1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44-45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45-47页 |
2.2.3 随机对照实验 | 第47-5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信息化对农民生活质量影响机理:模型构建 | 第52-60页 |
3.1 信息化与农民信息素质 | 第52-54页 |
3.2 农民信息素质与生活质量 | 第54-55页 |
3.3 信息化与农民生活质量 | 第55-57页 |
3.3.1 信息化与农民生活满意度 | 第55-56页 |
3.3.2 信息化与农民经济收入 | 第56-57页 |
3.4 农民信息素质的中介作用 | 第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农民信息素质量表开发 | 第60-72页 |
4.1 农民信息素质量表初步设计 | 第60-63页 |
4.1.1 结构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4.1.2 项目池开发 | 第62-63页 |
4.1.3 问卷设计 | 第63页 |
4.2 农民信息素质量表初测 | 第63-66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63-64页 |
4.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4-66页 |
4.2.3 结果讨论 | 第66页 |
4.3 农民信息素质量表复测及效度验证 | 第66-70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66-67页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7-68页 |
4.3.3 模型检验及修正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 第72-82页 |
5.1 实验设计与控制 | 第72-75页 |
5.1.1 实验地点选择 | 第72-73页 |
5.1.2 被试选择及分配 | 第73-74页 |
5.1.3 随机对照实验控制 | 第74-75页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75-80页 |
5.2.1 问卷设计 | 第75-76页 |
5.2.2 数据收集 | 第76-77页 |
5.2.3 结果讨论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信息化对农民生活质量影响机理:实证检验 | 第82-102页 |
6.1 研究方法论 | 第83-88页 |
6.1.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83-87页 |
6.1.2 多元回归分析 | 第87-88页 |
6.2 信息化对农民信息素质的影响 | 第88-92页 |
6.2.1 信息化对信息意识的影响 | 第88-89页 |
6.2.2 信息化对信息能力影响 | 第89-91页 |
6.2.3 结果讨论 | 第91-92页 |
6.3 农民信息素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92-95页 |
6.3.1 信息素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 第92-94页 |
6.3.2 信息素质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 第94-95页 |
6.3.3 结果讨论 | 第95页 |
6.4 信息化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95-98页 |
6.4.1 信息化对生活满席度的影响 | 第95-97页 |
6.4.2 信息化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 第97-98页 |
6.4.3 结果讨论 | 第98页 |
6.5 农民信息素质的中介作用 | 第98-10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农民ICT支付意愿研究 | 第102-110页 |
7.1 分析框架与方法选择 | 第102-104页 |
7.1.1 计量模型构建 | 第102-103页 |
7.1.2 支付意愿调查方法 | 第103-104页 |
7.1.3 样本描述及变量定义 | 第104页 |
7.2 农民ICT支付意愿估计 | 第104-108页 |
7.2.1 支付意愿概率方程的估计 | 第104-107页 |
7.2.2 支付意愿数量方程的估计 | 第107页 |
7.2.3 农民ICT支付水平 | 第107-10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10-111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11-113页 |
8.2.1 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 | 第111页 |
8.2.2 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接入点建设 | 第111-112页 |
8.2.3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加强资金支持 | 第112页 |
8.2.4 配备基甚信息员,持续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 | 第112页 |
8.2.5 整合信息资源与服务,加强舆论宣传与推广 | 第112-113页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8.3.1 研究局限 | 第113-114页 |
8.3.2 研究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附录1:农村信息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 第127-129页 |
附录2:农民ICT支付意愿测试问卷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