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 | 第11-13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生态学作用 | 第11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的标记方式和检验方式 | 第11-12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生物活性时间和昆虫对其反应时间 | 第12-13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来源 | 第13页 |
·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 第13页 |
·载卵量和年龄对寄主识别的影响 | 第13-14页 |
·寄生经历和学习对寄主识别的影响 | 第14页 |
·产卵间隔 | 第14-15页 |
·寄生性昆虫与寄主密度 | 第15页 |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研究的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桑天牛卵啮小蜂对不同处理刻槽的行为反应 | 第17-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页 |
·卵啮小蜂对已寄生的桑天牛刻槽的识别 | 第17-19页 |
·卵啮小蜂对它蜂寄生和正常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17-18页 |
·卵啮小蜂对自己寄生和正常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18页 |
·卵啮小蜂对它蜂寄生和自己寄生的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18页 |
·利用非选择实验比较卵啮小蜂对它蜂寄生、自己寄生和正常刻槽的行为反应 | 第18页 |
·卵啮小蜂对自己或它蜂爬行痕迹的行为反应 | 第18-19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和已被寄生但未被标记的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19页 |
·卵啮小蜂寄主标记信息素的量对其寄主识别行为的影响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卵啮小蜂对它蜂寄生和正常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19-20页 |
·卵啮小蜂对自己寄生刻槽和正常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20-21页 |
·卵啮小蜂对自己寄生和它蜂寄生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21-22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自己寄生刻槽或它蜂寄生刻槽的行为反应 | 第22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和它蜂爬行过的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22-23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和自己爬行过的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23-24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和被寄生但未被标记的刻槽的选择及识别行为反应 | 第24页 |
·卵啮小蜂对正常刻槽、它蜂寄生一次刻槽或它蜂寄生两次刻槽的行为反应 | 第24-2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7页 |
3 桑天牛卵啮小蜂标记信息素存在的部位 | 第27-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物质的提取与行为测定 | 第27页 |
·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27-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行为测定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寄生蜂腹部的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30-3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2-33页 |
4 桑天牛卵啮小蜂标记信息素的成分分析 | 第33-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桑天牛卵啮小蜂杜氏腺、毒囊毒腺和卵巢的提取和行为测定 | 第33页 |
·桑天牛卵啮小蜂杜氏腺中化学成分的鉴定 | 第33-34页 |
·卵啮小蜂对标准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卵啮小蜂杜氏腺、毒囊毒腺和卵巢的形态结构 | 第34-36页 |
·卵啮小蜂对杜氏腺、毒囊毒腺和卵巢提取液的行为反应 | 第36-37页 |
·卵啮小蜂杜氏腺内化合物的分析与鉴定 | 第37-39页 |
·卵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标准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 第39-4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