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6-10页 |
论文中符号和縮写词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电极修饰材料 | 第18-26页 |
1.2.1 导电高聚物 | 第18-22页 |
1.2.2 多金属含氧酸 | 第22-24页 |
1.2.3 碳纳米材料 | 第24-26页 |
1.3 水污染物 | 第26-32页 |
1.3.1 硝基苯胺 | 第26-28页 |
1.3.2 溴酸根 | 第28-30页 |
1.3.3 汞离子 | 第30-32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聚苯胺修饰电极对间硝基苯胺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34-52页 |
2.1 本章内容 | 第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2.2.1 药品和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2.3.1 聚(苯胺/间硝基苯胺)材料(化学氧化法)的表征分析 | 第38-42页 |
2.3.2 苯胺/间硝基苯胺的电化学共聚及表征分析 | 第42-45页 |
2.3.3 聚苯胺修饰电极对间硝基苯胺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45-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催化还原溴酸根 | 第52-64页 |
3.1 本章内容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 药品、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3.1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 | 第55-56页 |
3.3.2 循环伏安表征 | 第56-58页 |
3.3.3 聚苯胺/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还原溴酸根 | 第58-62页 |
3.3.4 还原效果分析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磷钼酸胚原氧化石墨烯-PDDA修饰电极催化还原溴酸根 | 第64-85页 |
4.1 本章内容 | 第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4.2.1 药品、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64-66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3页 |
4.3.1 PMo_(12)@rGO-PDDA/GCE的电化学表征 | 第68-71页 |
4.3.2 扫描电镜和EDX光谱 | 第71-72页 |
4.3.3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 | 第72-74页 |
4.3.4 PMo_(12)@rGO-PDDA/GCE催化还原溴酸根 | 第74-77页 |
4.3.5 电极优化 | 第77-78页 |
4.3.6 线性研究 | 第78-80页 |
4.3.7 机理研究 | 第80-83页 |
4.3.8 电极稳定性 | 第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Au@PEDOT纳米颗粒修饰电极检测汞离子 | 第85-98页 |
5.1 本章内容 | 第8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5.2.1 药品、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85-86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5.2.3 表征方法 | 第8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5.3.1 材料表征 | 第87-89页 |
5.3.2 电化学表征 | 第89页 |
5.3.3 Au@PEDOT/GCE对汞离子的响应 | 第89-92页 |
5.3.4 影响因素 | 第92-93页 |
5.3.5 线性研究 | 第93-94页 |
5.3.6 干扰离子 | 第94-95页 |
5.3.7 电极寿命 | 第95-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rGO-Au修饰电极检测汞离子 | 第98-110页 |
6.1 本章内容 | 第9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8-100页 |
6.2.1 药品、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98-99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99-100页 |
6.2.3 表征方法 | 第10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8页 |
6.3.1 rGO-Au/GCE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 | 第100-102页 |
6.3.2 rGO-Au/GCE的表征 | 第102-104页 |
6.3.3 rGO-Au/GCE对汞离子的响应 | 第104-106页 |
6.3.4 线性研究 | 第106-107页 |
6.3.5 干扰离子和电极寿命 | 第107-108页 |
6.3.6 实际水样分析 | 第10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 第110-114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110-112页 |
7.2 创新点 | 第112页 |
7.3 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4-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