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内科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镍钛根管锉疲劳失效研究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22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9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9-22页
一、镍钛根管锉疲劳性能及折断风险评价第22-41页
    1.1 对象与方法第22-25页
        1.1.1 实验对象第22页
        1.1.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1.2 结果第25-35页
        1.2.1 纳米压痕测试第25-28页
        1.2.2 PT Universal和PT Next抗拉强度测试第28页
        1.2.3 PT Universal和PT Next抗疲劳性能测试第28-35页
    1.3.讨论第35-40页
        1.3.1 镍钛根管锉的材料性能对抗疲劳能力的影响第35-37页
        1.3.2 二种镍钛根管锉抗疲劳性能差异分析第37-38页
        1.3.3 镍钛根管锉失效折断风险第38页
        1.3.4 镍钛根管锉疲劳折断点的位置分析第38-39页
        1.3.5 抗疲劳测试装置的可重复性第39页
        1.3.6 本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第39-40页
    1.4 小结第40-41页
二、镍钛根管锉疲劳失效机理的研究第41-56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1-42页
        2.1.1 实验对象第41页
        2.1.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2.2 结果第42-51页
        2.2.1 镍钛根管锉疲劳断口扫描电镜观察第42-48页
        2.2.2 镍钛根管锉疲劳断口体式显微镜观察第48-51页
    2.3 讨论第51-55页
        2.3.1 疲劳断口二维形貌特征分析第51-53页
        2.3.2 疲劳断口三维形貌特征分析第53页
        2.3.3 疲劳折断过程分析第53-54页
        2.3.4 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第54-55页
    2.4 小结第55-56页
三、镍钛根管锉的有限元应力分析第56-67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56-58页
        3.1.1 实验对象第56页
        3.1.2 实验方法第56-58页
    3.2 结果第58-62页
        3.2.1 Smax随插入时间的变化结果第59-60页
        3.2.2 达到工作长度时Smax分布区域第60-61页
        3.2.3 达到工作长度时最大应力值对比第61-62页
    3.3 讨论第62-66页
        3.3.1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根管锉表面应力的优势第63-64页
        3.3.2 弯曲角度及弯曲半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第64页
        3.3.3 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对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建模的意义第64-65页
        3.3.4 镍钛锉应力最大值及其位点分析第65-66页
    3.4 小结第66-67页
四、镍钛根管锉镍金属离子溶出及细胞毒理实验研究第67-82页
    4.1 对象及方法第67-71页
        4.1.1 实验对象第67-68页
        4.1.2 实验方法第68-71页
    4.2 结果第71-78页
        4.2.1 镍钛根管锉预备过程对根尖周组织影响第71-77页
        4.2.2 镍钛根管锉镍离子释放实验第77-78页
    4.3 讨论第78-81页
        4.3.1 脱落物对根尖周组织的影响第78-79页
        4.3.2 镍离子溶出对根尖周组织的影响第79-80页
        4.3.3 脱落物及镍离子释放规律的分析第80-81页
    4.4 小结第81-82页
全文结论第82-83页
论文创新点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4-95页
综述 镍钛机用根管锉的成型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的比较性研究第95-10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TiO2、SnO2/TiO2(空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绿色金融视角下的绿色信贷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