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处理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活性炭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苯胺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2.2.2 吸附实验 | 第22-23页 |
2.2.3 活性炭表征 | 第23-25页 |
2.3 活性炭吸附模型 | 第25-28页 |
2.3.1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25-26页 |
2.3.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6-28页 |
第3章 活性炭的筛选及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28-4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活性炭筛选 | 第28-34页 |
3.2.1 苯胺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3.2.2 不同活性炭对苯胺吸附容量的研究 | 第29-31页 |
3.2.3 不同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速率研究 | 第31-34页 |
3.3 活性炭投加量对苯胺吸附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活性炭对源水中苯胺的去除研究 | 第36-40页 |
3.4.1 源水水质及苯胺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3.4.2 源水中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37-39页 |
3.4.3 源水中有机物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活性炭的改性及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41-6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活性炭表征 | 第41-46页 |
4.2.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 第41-44页 |
4.2.2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测定 | 第44-45页 |
4.2.3 苯酚吸附值和碘吸附值 | 第45-46页 |
4.3 活性炭的改性研究 | 第46-58页 |
4.3.1 KOH改性活性炭及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46-50页 |
4.3.2 NaOH(KOH)改性活性炭及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50-54页 |
4.3.3 HCl改性活性炭及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54-58页 |
4.4 PAC投加量对吸附苯胺的影响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2-73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颗粒活性炭的筛选 | 第62-65页 |
5.2.1 不同颗粒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2-64页 |
5.2.2 不同颗粒活性炭的吸附速率研究 | 第64-65页 |
5.3 独立吸附柱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5-66页 |
5.4 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6-70页 |
5.4.1 改性前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6-67页 |
5.4.2 KOH改性后的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7-68页 |
5.4.3 NaOH改性后的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8页 |
5.4.4 HCl改性后的联合工艺对苯胺的吸附研究 | 第68-70页 |
5.5 源水与GAC的接触时间对改性后联合工艺吸附苯胺的研究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