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6页
        1.3.1 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2页
        1.3.2 心理契约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2-15页
        1.3.3 团队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第19-29页
    2.1 大学科研团队相关理论第19-21页
        2.1.1 大学科研团队概念第19页
        2.1.2 大学科研团队主要特点第19-21页
    2.2 心理契约理论第21-24页
        2.2.1 心理契约的定义第21页
        2.2.2 心理契约的类型第21-23页
        2.2.3 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的界定第23-24页
    2.3 成员满意度理论基础第24-26页
        2.3.1 成员满意度概念第24-25页
        2.3.2 成员满意度的形成过程第25页
        2.3.3 影响大学科研团队成员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第25-26页
    2.4 团队有效性理论第26-28页
        2.4.1 团队有效性的定义第26-27页
        2.4.2 团队有效性的维度第27页
        2.4.3 本研究团队有效性维度的界定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假设第29-38页
    3.1 理论模型第29页
    3.2 大学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类型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假设第29-34页
        3.2.1 大学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类型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第29-31页
        3.2.2 大学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类型对团队生命力影响的研究假设第31-32页
        3.2.3 大学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类型对成员满意度的研究假设第32-33页
        3.2.4 成员满意度在心理契约与团队绩效、团队生命力中的中介作用第33-34页
    3.3 量表的设计第34-37页
        3.3.1 心理契约测量问卷第35-36页
        3.3.2 团队有效性量表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第38-68页
    4.1 小样本预测试第38-41页
        4.1.1 小样本描述第38-39页
        4.1.2 数据描述第39-41页
    4.2 预测试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第41-45页
        4.2.1 大学科研团队心理契约问卷的检验与修正第41-42页
        4.2.2 大学科研团队有效性问卷的检验与修正第42-45页
    4.3 正式问卷的分析与检验第45-55页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5-46页
        4.3.2 特征变量的影响分析第46-50页
        4.3.3 效度分析第50-55页
    4.4 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类型与团队有效性的相关分析第55-57页
        4.4.1 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心理契约类型与团队有效性的相关分析第55-56页
        4.4.2 团队有效性三个维度内部结构相关性分析第56-57页
    4.5 回归分析第57-64页
        4.5.1 心理契约对团队绩效的回归分析第57-58页
        4.5.2 心理契约对成员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第58-59页
        4.5.3 心理契约对团队生命力的回归分析第59-60页
        4.5.4 成员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第60-64页
    4.6 对大学科研团队管理的启示第64-67页
        4.6.1 建立共同的愿景,引导形成良性心理契约第65页
        4.6.2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促进形成良性心理契约第65-66页
        4.6.3 完善沟通机制,形成心理契约的反馈机制第66页
        4.6.4 建立良性心理契约的激励机制第66-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A 预测试问卷第75-79页
附录B 正式问卷第79-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动者网络视角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大学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