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问题 | 第13-14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2 电商扶贫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贫困与电子商务 | 第15-16页 |
2.1.1 贫困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电子商务的内涵 | 第16页 |
2.1.3 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第16页 |
2.2 电子商务扶贫的内涵与机制 | 第16-20页 |
2.2.1 电子商务扶贫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2 电子商务扶贫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2.2.3 电子商务扶贫的定位 | 第18-19页 |
2.2.4 电子商务扶贫的运作机理 | 第19-20页 |
2.3 电子商务扶贫理论研究小结 | 第20-21页 |
3 国内外扶贫相关经验借鉴 | 第21-26页 |
3.1 国外扶贫经验借鉴 | 第21-23页 |
3.1.1 美国减贫扶贫经验 | 第21-22页 |
3.1.2 其他国家扶贫经验 | 第22-23页 |
3.1.3 国外扶贫经验启示 | 第23页 |
3.2 国内电商扶贫经验借鉴 | 第23-25页 |
3.2.1 直接到户的“网商”模式 | 第23-24页 |
3.2.2 参与产业链的“授人以渔”模式 | 第24页 |
3.2.3 共享溢出效应的“渔场”模式 | 第24-25页 |
3.3 相关扶贫经验小结 | 第25-26页 |
4 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现状 | 第26-37页 |
4.1 云南省贫困现状 | 第26-28页 |
4.2 云南省电子商务普及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8-29页 |
4.2.1 电子商务普及情况 | 第28页 |
4.2.2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8-29页 |
4.3 云南省电子商务扶贫政策推进情况 | 第29-30页 |
4.3.1 省级政府电商扶贫政策推进情况 | 第29-30页 |
4.3.2 地方政府电商扶贫政策推进情况 | 第30页 |
4.4 相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扶贫的情况 | 第30-32页 |
4.4.1 国内领先企业在云南电子商务扶贫情况 | 第31页 |
4.4.2 省内企业电子商务扶贫情况 | 第31-32页 |
4.5 云南省电子商务扶贫相关市场开拓情况 | 第32-34页 |
4.5.1 特色农产品市场开拓情况 | 第32-33页 |
4.5.2 特色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4.6 电子商务推进云南扶贫的成效 | 第34-37页 |
4.6.1 实现了贫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 第34-35页 |
4.6.2 构建了市场为核心的互动机制 | 第35页 |
4.6.3 激发了贫困治理的社会活力 | 第35-37页 |
5 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2页 |
5.1 市场前景广阔 | 第37-38页 |
5.2 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38-39页 |
5.3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 | 第39-40页 |
5.4 电子商务扶贫相关行业市场机制的完善 | 第40页 |
5.5 电子商务认知的提高 | 第40-42页 |
6 云南省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6.1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 第42页 |
6.2 企业与农户结合程度不够 | 第42-43页 |
6.3 社会信息化程度整体偏低 | 第43-44页 |
6.4 电商复合人才缺乏 | 第44页 |
6.5 贫困农户境遇恶劣 | 第44-46页 |
7 云南省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 第46-49页 |
7.1 创新扶贫政策和理论研究 | 第46页 |
7.2 推动电子商务扶贫与政府主导扶贫相融合 | 第46-47页 |
7.3 扩展政府扶贫工作领域 | 第47页 |
7.4 培育利用电子商务进行扶贫开发的机制 | 第47-48页 |
7.5 注重社会安全网建设 | 第48-49页 |
8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