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甲醇及生物柴油的应用 | 第11-14页 |
1.2.1 甲醇与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2.2 甲醇与生物柴油的燃用方式 | 第12-14页 |
1.3 甲醇/生物柴油燃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燃料的制备 | 第14-15页 |
1.3.2 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特性 | 第15-16页 |
1.3.3 燃料的微粒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微乳化燃料的配制及理化特性 | 第19-30页 |
2.1 微乳化液的概念与形成机理 | 第19-21页 |
2.1.1 微乳化液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微乳化液的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2.2 微乳化剂的选择及微乳化液的判断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微乳化剂的选择原则 | 第21-22页 |
2.2.2 微乳化液的判断方法 | 第22-23页 |
2.3 微乳化燃料的配制 | 第23-27页 |
2.3.1 配制原料及仪器 | 第23-24页 |
2.3.2 微乳化燃料的配制过程 | 第24-26页 |
2.3.3 试验用微乳化燃料 | 第26-27页 |
2.4 微乳化燃料的理化性质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微乳化燃料对柴油机的性能影响规律 | 第30-45页 |
3.1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30-32页 |
3.1.1 试验柴油机技术参数 | 第30页 |
3.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30-32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3.3 微乳化燃料的燃油经济性 | 第33-34页 |
3.4 微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 | 第34-38页 |
3.4.1 气缸燃烧压力与压力升高率 | 第34-36页 |
3.4.2 瞬时燃烧放热率 | 第36-38页 |
3.5 微乳化燃料的排放特性 | 第38-43页 |
3.5.1 CO排放 | 第38-39页 |
3.5.2 HC排放 | 第39-40页 |
3.5.3 NOx排放 | 第40-42页 |
3.5.4 碳烟排放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微乳化燃料对微粒粒径分布及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 | 第45-56页 |
4.1 分析仪器介绍 | 第45-48页 |
4.1.1 EEPS介绍 | 第45-46页 |
4.1.2 EEPS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4.1.3 电镜介绍 | 第47-48页 |
4.2 试验方案 | 第48页 |
4.3 微乳化燃料的微粒粒径分布特性 | 第48-52页 |
4.3.1 微粒粒径浓度分布 | 第48-49页 |
4.3.2 微粒数量总数分布 | 第49-52页 |
4.4 微乳化燃料的微粒微观形貌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4.4.1 SEM微观形貌分析 | 第52-53页 |
4.4.2 TEM微观形貌分析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6-5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