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 矛盾纠纷解决的有关概念内涵 | 第12页 |
2. 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分类 | 第12-13页 |
3. 农村矛盾纠纷的解决对策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转型期湖北农村矛盾纠纷的新情势 | 第15-21页 |
(一) 农村社会的结构变迁 | 第15页 |
(二) 湖北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 第15-19页 |
1. 婚姻家庭纠纷 | 第15-16页 |
2. 邻里借贷纠纷 | 第16-17页 |
3. 村务干群纠纷 | 第17页 |
4. 土地山林纠纷 | 第17-18页 |
5. 环境污染纠纷 | 第18-19页 |
(三) 湖北农村矛盾纠纷的总体特征 | 第19-21页 |
1. 矛盾纠纷的多样化趋势 | 第19页 |
2. 矛盾纠纷的复杂化演变 | 第19-20页 |
3. 矛盾纠纷的扩大化倾向 | 第20-21页 |
三、当前湖北农村社区的解纷工作评述 | 第21-39页 |
(一) 湖北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的主要形式 | 第21-24页 |
1. 和解 | 第21-22页 |
2. 调解 | 第22-23页 |
3. 仲裁 | 第23页 |
4. 诉讼 | 第23-24页 |
5. 信访 | 第24页 |
(二) 现阶段湖北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实践做法 | 第24-31页 |
1. 黄石市农村社区 | 第24-26页 |
2. 荆门市农村社区 | 第26-28页 |
3. 宜昌市农村社区 | 第28-31页 |
(三) 湖北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实践经验 | 第31-33页 |
1. 在解纷领域的深化拓展方面:“专业化”解纷 | 第31页 |
2. 在解纷队伍的补充扩展方面:“自治化”解纷 | 第31-32页 |
3. 在解纷工作的机制构建方面:“多样化”解纷 | 第32页 |
4. 在矛盾纠纷的预防措施方面:“源头化”解纷 | 第32-33页 |
5. 在具体纠纷的处理工作方面:“常态化”解纷 | 第33页 |
(四) 湖北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 第33-39页 |
1. 解纷机制尚不健全 | 第34-35页 |
2. 解纷方法较为局限 | 第35-36页 |
3. 解纷主体建设不足 | 第36页 |
4. 资源配置较不合理 | 第36-37页 |
5. 外部环境未能改善 | 第37-39页 |
四、农村社区多元化解纷的考察与思考 | 第39-48页 |
(一) ADR机制与国外ADR模式 | 第39-42页 |
1. 美国的ADR模式 | 第39-40页 |
2. 英国的ADR模式 | 第40-41页 |
3. 日本的ADR模式 | 第41-42页 |
(二) 法治发达国家构建ADR机制所带来的思考 | 第42-45页 |
1. 法治发达国家ADR机制兴起的原因 | 第43-44页 |
2. 法治发达国家ADR机制的运行特征 | 第44页 |
3. 对完善湖北农村社区替代性解纷机制的借鉴 | 第44-45页 |
(三) 影响转型期湖北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因素 | 第45-47页 |
1. 影响解纷工作的主观因素 | 第45-46页 |
2. 影响解纷工作的客观因素 | 第46-47页 |
(四) 湖北省农村多元化解纷的现实需求 | 第47-48页 |
五、完善湖北农村多元化解纷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 第48-53页 |
(一) 公正法治与经济高效是转型期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基本原则 | 第48页 |
(二) 强化民间解纷机制是转型期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重要基础 | 第48-49页 |
(三) 提升基层司法解纷能力是转型期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法治保障 | 第49-50页 |
(四) 整合资源多元联动解纷是转型期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核心内容 | 第50-51页 |
(五) 改善解纷工作外部环境是转型期农村社区解纷工作的有效途径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