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4-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3-24页 |
| 1.1 胃癌的化学预防 | 第13-22页 |
| 1.1.1 根除幽门螺杆菌 | 第13-14页 |
| 1.1.2 抗氧化物 | 第14-16页 |
| 1.1.3 植物多酚类 | 第16-19页 |
| 1.1.4 环氧合酶抑制剂 | 第19-20页 |
| 1.1.5 甘草次酸 | 第20-22页 |
| 1.1.6 结语 | 第22页 |
| 1.2 K19-C2ME转基因鼠模型 | 第22-24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 2.1 主要实验药品、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 2.2.1 药物配置 | 第25页 |
| 2.2.2 动物模型制作 | 第25-28页 |
| 2.2.3 动物分组和饲养 | 第28页 |
| 2.2.4 动物标本回收 | 第28-30页 |
| 2.2.5 组织标本HE染色 | 第30页 |
| 2.2.6 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 | 第30-31页 |
| 2.2.7 细胞培养 | 第31-32页 |
| 2.2.8 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Annexin V法 | 第32页 |
| 2.3 观察指标 | 第32-34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34-42页 |
| 3.1 体重曲线 | 第34页 |
| 3.2 胃组织大体形态比较 | 第34-36页 |
| 3.3 小鼠病理学HE染色 | 第36-37页 |
| 3.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37-39页 |
| 3.5 对胃癌细胞系BGC-823 和MKN-1 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2-4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