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使用者视角的城镇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城镇环境的持续恶化第10页
        1.1.2 人文关注缺失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1.3 主要概念辨析第12-15页
        1.3.1“居住区”、“社区”及“生态社区”第12-13页
        1.3.2“城市社区”和“城镇社区”第13页
        1.3.3“传统社区”与“生态社区”关系第13-15页
        1.3.4“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第15页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课题存在问题及难点第16页
        1.4.3 研究框架第16-18页
第2章 国内外社区生态价值观的演进第18-29页
    2.1 西方生态社区理论发展第18-19页
        2.1.1 西方社区生态理念梳理第18-19页
    2.2 中国社区生态理念梳理第19-22页
        2.2.1 中国社区传统生态理念第20-21页
        2.2.2 新时代生态社区理论研究现状第21-22页
    2.3 新时代生态社区价值观内涵第22-24页
    2.4 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第24-29页
        2.4.1 人体工程学第25页
        2.4.2 公众参与第25-26页
        2.4.3 使用者情感需求第26-27页
        2.4.4 生态社区使用者视角缺失第27页
        2.4.5 使用者视角的应用第27-29页
第3章 使用者视角下生态社区评价指标构建第29-42页
    3.1 生态社区系统模型第29-32页
        3.1.1 界壳论引入第29-30页
        3.1.2 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社区系统模型第30-32页
    3.2 使用者视角下生态社区评价指标第32-42页
        3.2.1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第32-33页
        3.2.2 生态社区指标详细设置第33-37页
        3.2.3 生态社区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第37-42页
第4章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处理第42-56页
    4.1 生态社区开放度解释第42-44页
        4.1.1 生态社区开放度熵解释第42-43页
        4.1.2 生态社区指标开放度解释第43-44页
    4.2 指标模糊综合决策方法量化第44-46页
    4.3 指标体系开放度分析第46-52页
        4.3.1 开放度对人与城镇环境联系的影响第47-49页
        4.3.2 开放度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影响第49页
        4.3.3 开放度对人与社区功能之间联系的影响第49-50页
        4.3.4 开放度对人与人工景观之间联系的影响第50-51页
        4.3.5 开放度产生的其他影响第51页
        4.3.6 开放度分析结果第51-52页
    4.4 生态社区使用者参与模型第52-56页
        4.4.1 使用者参与管理理论第52页
        4.4.2 生态社区要素流动模型第52-54页
        4.4.3 使用者参与管理动态模式第54-56页
第5章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实例分析第56-69页
    5.1 实例分析准备工作第56-57页
        5.1.1 调研样本准则第56-57页
        5.1.2 资料采集方法第57页
    5.2 磁山二街村社区第57-64页
        5.2.1 社区概况第57-59页
        5.2.2 调研人群信息第59-60页
        5.2.3 调研结果处理第60-64页
    5.3 唐山鹭港社区评价结果第64-65页
    5.4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65-68页
        5.4.1 评价结果说明第65页
        5.4.2 开放度对比分析第65-67页
        5.4.3 对比分析的优势第67-68页
    5.5 生态社区发展建议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A 生态社区评价体系调研问卷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导师简介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基于两阶段DEA交叉效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