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奶牛酮病氧化应激的确认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第8-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29页
    第1章 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第14-27页
        1.1 酮病临床症状第14页
        1.2 酮病的分类第14-16页
            1.2.1 原发性酮病第15页
            1.2.2 继发性酮病第15-16页
        1.3 酮病的检测方法第16-17页
        1.4 酮病的生化特征第17-18页
            1.4.1 血糖第17页
            1.4.2 血酮第17页
            1.4.3 尿酮第17页
            1.4.4 乳酮第17页
            1.4.5 β-羟丁酸、丙酮、乙酰乙酸含量与比例第17页
            1.4.6 pH值第17-18页
            1.4.7 肝功能第18页
            1.4.8 血象变化第18页
            1.4.9 其它生化指数第18页
        1.5 酮病的发病机理第18-21页
            1.5.1 奶牛饲养管理不当第18-19页
            1.5.2 奶牛产前过度肥胖第19页
            1.5.3 高产第19页
            1.5.4 长期运动不足第19页
            1.5.5 继发于其他疾病第19页
            1.5.6 脂肪肝第19-20页
            1.5.7 其他因素第20-21页
        1.6 酮病的治疗和预防第21-25页
            1.6.1 补糖第21页
            1.6.2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第21页
            1.6.3 激素疗法第21-22页
            1.6.4 木糖醇疗法第22页
            1.6.5 中医疗法 ,第22页
            1.6.6 添加生糖先质第22-23页
            1.6.7 镇静安神第23页
            1.6.8 补充代谢调节剂第23页
            1.6.9 产前规范饲养管理,调整日粮第23-24页
            1.6.10 防止奶牛产前过于肥胖或过瘦第24页
            1.6.11 增加奶牛产后食欲第24页
            1.6.12 增加饲料添加剂第24-25页
            1.6.13 适当运动,建立定期检测酮病的制度第25页
            1.6.14 加强卫生监督第25页
            1.6.15 减少应激因素发生第25页
            1.6.16 减少疾病发生第25页
        1.7 酮病的存在问题第25-27页
    第2章 酮病与氧化应激第27-29页
        2.1 氧化应激概述第27页
        2.2 酮病奶牛的氧化应激状态第27-29页
第二篇 实验研究第29-41页
    第1章 酮病奶牛能力负平衡的特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第29-36页
        1.1 材料和方法第29-32页
            1.1.1 动物选择第29页
            1.1.2 日粮组成第29-30页
            1.1.3 样品采集第30-31页
            1.1.4 测定方法第31页
            1.1.5 实验仪器第31-32页
            1.1.6 统计分析第32页
        1.2 结果第32-34页
            1.2.1 健康、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奶牛胎次、产奶量和体况得分(Body conditionscore, BCS)第32-33页
            1.2.2 健康、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 GLU、NEFA 和 BHBA 的改变第33页
            1.2.3 健康、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第33-34页
        1.3 讨论第34-35页
        1.4 小结第35-36页
    第2章 酮病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NEFA和BHBA的关系第36-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2.1.1 动物选择第36-37页
            2.1.2 样品采集第37页
            2.1.3 测定方法第37页
            2.1.4 实验仪器第37页
            2.1.5 统计分析第37-38页
        2.2 结果第38-39页
            2.2.1 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改变第38-39页
            2.2.2 氧化应激状态与高NEFA和高BHBA血症的相关性第39页
        2.3 讨论第39-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导师简介第46-48页
作者简介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胞质NPM1突变蛋白稳定丙酮酸激酶增强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表型
下一篇:探讨白血病细胞NPM1突变蛋白在TRAF6泛素化激活Akt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