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磷霉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1 磷霉素的概述 | 第13页 |
1.1.2 磷霉素的抗菌机制 | 第13-14页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 | 第15-18页 |
1.2.2.1 α-溶血素 | 第15-16页 |
1.2.2.2 β-溶血素 | 第16页 |
1.2.2.3 γ-溶血素 | 第16-17页 |
1.2.2.4 肠毒素 | 第17页 |
1.2.2.5 杀白细胞素 | 第17-18页 |
1.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概述 | 第18页 |
1.2.3.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 | 第18-19页 |
1.3 巨噬细胞的概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材料 | 第21-24页 |
2.1.1 细胞及菌株 | 第21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4 主要溶液及制备 | 第21-23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 方法 | 第24-30页 |
2.2.1 细菌培养 | 第24页 |
2.2.2 细胞培养 | 第24页 |
2.2.3 THP-1 巨噬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2.2.4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24页 |
2.2.5 溶血试验 | 第24-25页 |
2.2.6 Wwstern Blot分析 | 第25-28页 |
2.2.6.1 制备样品 | 第25-27页 |
2.2.6.2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27页 |
2.2.6.3 膜转移及封闭 | 第27页 |
2.2.6.4 显影及结果 | 第27-28页 |
2.2.7 小鼠肺炎模型制备 | 第28页 |
2.2.8 给药方案 | 第28页 |
2.2.9 肺脏湿重/干重比的测定 | 第28页 |
2.2.10 肺脏菌落计数 | 第28页 |
2.2.11 病理组织学分析 | 第28-29页 |
2.2.12 细胞因子测定 | 第29页 |
2.2.1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3.1 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α-溶血素溶血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1 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 第30页 |
3.1.2 磷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 | 第30-32页 |
3.1.3 磷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α-溶血素的表达 | 第32页 |
3.1.4 小结 | 第32页 |
3.2 磷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MAPKs介导NLRP3炎性小体 | 第32-37页 |
3.2.1 磷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MAPKs途径 | 第32-35页 |
3.2.2 磷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NLRP3炎性小体激活 | 第35-36页 |
3.2.3 MAPKs介导NLRP3炎性小体在巨噬细胞中的激活 | 第36页 |
3.2.4 小结 | 第36-37页 |
3.3 磷霉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小鼠体内起保护作用 | 第37-42页 |
3.3.1 磷霉素对小鼠肺脏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磷霉素对小鼠肺脏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肺脏中的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小结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