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产业视角下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五个街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新时代新背景的变化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第12页
        1.1.2 新农村建设等实践苛需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研究第12-13页
    1.2 研究视角及对象的选择第13-15页
        1.2.1 产业视角第13-14页
        1.2.2 大城市周边第14页
        1.2.3 空间格局特征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3.2 研究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19-30页
    2.1 相关理论第19-20页
        2.1.1 区位理论第19页
        2.1.2 土地利用与产业关系理论第19-20页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0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0-28页
        2.2.1 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的研究概述第20-23页
        2.2.2 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概述第23-27页
        2.2.3 现状研究评述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大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及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第30-40页
    3.1 大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形态的影响第30-34页
        3.1.1 大城市工业化进程促使周边农村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第30-32页
        3.1.2 大城市城镇化进程促使周边农村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类型的多样化第32页
        3.1.3 大城市经济发展催生了对周边农村新型产业类型的需求第32-34页
        3.1.4 大城市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形态的总结第34页
    3.2 大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形态的时空分布影响第34-35页
    3.3 大城市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对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影响第35-38页
        3.3.1 对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及类型的影响第35-36页
        3.3.2 对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影响第36-37页
        3.3.3 对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4.1 大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产业经济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第38-39页
        3.4.2 产业经济变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第39-40页
4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评价模型及“产业—用地”关系模型的构建第40-45页
    4.1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指标的选取第40-41页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3 农村居民点“产业——用地”关系模型的构建第42-43页
        4.3.1 动态变化度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3.2 “产业——用地”关系模型的建立第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5 武汉市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产业的关联性分析第45-83页
    5.1 研究区选取及发展概况第45-49页
        5.1.1 研究区地理概况第45-48页
        5.1.2 研究区产业概况第48-49页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49-51页
        5.2.1 数据来源第49-50页
        5.2.2 数据的处理第50-51页
    5.3 横向空间维度下武汉市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产业的关系第51-65页
        5.3.1 现状五个街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分析第51-52页
        5.3.2 现状五个街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与产业的关联性分析第52-64页
        5.3.3 结论第64-65页
    5.4 纵向时间维度下武汉市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产业的关系第65-77页
        5.4.1 五个街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第65-67页
        5.4.2 五个街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与产业的关联性分析第67-76页
        5.4.3 结论第76-77页
    5.5 微观层面下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产业的关系第77-81页
        5.5.1 进行微观层面研究的意义及对象的选取第77-78页
        5.5.2 产业缓冲区的建立第78页
        5.5.3 不同缓冲区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度特征分析第78-79页
        5.5.4 结论第79-81页
    5.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3-88页
    6.1 结论第83-85页
    6.2 创新之处第85-86页
        6.2.1 将横向—纵向、时间—空间、宏观—微观三重对比角度融入到同一研究中第85页
        6.2.2 将经济产业的发展变化根植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的全过程第85页
        6.2.3 创新性的构建了“产业——用地空间格局”的关联性分析模型第85-86页
        6.2.4 将大城市与农村居民点放在同一框架中进行研究第86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某规模化猪场2015-2016年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及三种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下一篇: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