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氮高效玉米杂交种的筛选及鉴定指标体系的建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8页
    1.1 玉米氮效率决定因素研究进展第9-10页
    1.2 玉米氮效率评价方法进展第10-11页
    1.3 玉米氮效率的表型性状研究第11-13页
        1.3.1 根系性状第11页
        1.3.2 穗部性状第11-12页
        1.3.3 其它表型性状第12-13页
    1.4 玉米氮效率的生理性状研究第13-17页
        1.4.1 氮素的吸收、积累、转运与分配第13-14页
        1.4.2 氮代谢关键酶第14-15页
        1.4.3 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第15-16页
        1.4.4 其它第16-1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8页
    2.2 试验材料第18页
    2.3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9-21页
        2.4.1 土壤理化性状第19页
        2.4.2 酶活性测定第19页
        2.4.3 根系性状测定第19页
        2.4.4 生物量及氮积累量测定第19页
        2.4.5 产量测定第19-20页
        2.4.6 其它性状测定第20页
        2.4.7 有关指标计算及统计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分析第21-33页
    3.1 玉米产量及氮效率分析第21-25页
        3.1.1 2013 年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分析第21-22页
        3.1.2 2013 年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第22-23页
        3.1.3 2014 年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第23-24页
        3.1.4 2014 年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第24-25页
    3.2 不同施氮量下的性状表现第25-30页
        3.2.1 农艺性状第25-27页
        3.2.2 不同时期氮积累量第27-29页
        3.2.3 氮营养性状第29页
        3.2.4 水培条件下玉米苗期性状第29-30页
    3.3 相关分析第30-32页
        3.3.1 各玉米品种产量与各氮营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0-31页
        3.3.2 不同类型代表品种氮效率与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31-32页
    3.4 氮效率的构成因素分析第32-33页
4 讨论第33-36页
    4.1 不同施氮量下的产量表现第33页
    4.2 玉米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第33页
    4.3 不同施氮量下各玉米品种性状的差异第33-34页
    4.4 产量和氮效率与各性状的关系第34-35页
    4.5 氮效率的决定因素第35-36页
5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作者简介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下一篇:江西大湖塘石门寺钨矿晚侏罗世含矿花岗岩矿物学及年代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