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1.2.1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 1.2.1.1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 1.2.1.2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2.1.3 光催化材料的应用 | 第19-20页 |
| 1.2.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1.2.3 孔雀石绿废水的危害及常用治理方法 | 第22-23页 |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2章 复合催化剂Fe_3O_4/Ag_3PO_4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 | 第26-34页 |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2.2.2.1 新型催化剂Ag3PO4的制备 | 第27-28页 |
| 2.2.2.2 复合催化剂Fe_3O_4/Ag_3PO_4的制备 | 第28页 |
| 2.2.2.3 光催化剂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实验 | 第28-2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 2.3.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29页 |
| 2.3.2 催化剂的吸附性能 | 第29-32页 |
| 2.3.2.1 孔雀石绿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 2.3.2.2 催化剂对孔雀石绿的暗态吸附性能研究 | 第31-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复合催化剂Fe_3O_4/Ag_3PO_4对孔雀石绿的光降解性能研究 | 第34-47页 |
| 3.1 引言 | 第34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4-36页 |
| 3.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3.2.3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3.3.1 光催化性能及动力学 | 第37-39页 |
| 3.3.2 溶液初始浓度对光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3 复合催化剂投加量对光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4 溶液共存阴离子对光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3.5 溶液共存阳离子对光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3.6 复合催化剂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的光催化性能 | 第43-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孔雀石绿的光降解过程研究 | 第47-54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7页 |
| 4.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4.2.3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 4.3.1 光降解反应对孔雀石绿溶液色度及TOC的去除规律 | 第48-49页 |
| 4.3.2 光降解过程中孔雀石绿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 | 第49-50页 |
| 4.3.3 光降解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机理 | 第50-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7页 |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 5.2 建议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