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术论文--航天器的发射、控制及返回地球论文

运载火箭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第15-39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助推器数学模型第15-19页
        2.2.1 基本定义第15-17页
        2.2.2 动力学方程第17-19页
        2.2.3 运动学方程第19页
    2.3 助推器分离后的气动特性分析第19-23页
        2.3.1 定常分析结果第20-21页
        2.3.2 非定常分析结果第21-23页
    2.4 助推器分离后再入过程运动姿态分析第23-27页
        2.4.1 采用定常气动数据的姿态仿真分析结果第23-25页
        2.4.2 非定常仿真分析结果第25-27页
    2.5 助推器再入安全性研究第27-38页
        2.5.1 自由落体降落阶段气动载荷分析第27-35页
        2.5.2 着陆阶段结构完整性分析第35-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助推器回收用大型降落伞系统方案研究第39-6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回收系统组成第39-41页
        3.2.1 降落伞分系统第40页
        3.2.2 回收控制分系统第40页
        3.2.3 归航控制分系统第40页
        3.2.4 火控分系统第40页
        3.2.5 结构机构分系统第40-41页
    3.3 回收系统工作程序第41-42页
    3.4 大型机动降落伞总体方案第42-52页
        3.4.1 系统组成第42-43页
        3.4.2 系统方案第43-46页
        3.4.3 翼伞动力学模型第46-52页
    3.5 回收控制分系统第52-55页
        3.5.1 控制方法选取第53-54页
        3.5.2 系统组成第54-55页
        3.5.3 工作程序启动及执行第55页
    3.6 归航控制分系统第55-64页
        3.6.1 定点归航策略及系统性能指标第55-57页
        3.6.2 系统组成及方案第57页
        3.6.3 工作原理第57-58页
        3.6.4 控制子系统方案设计第58-59页
        3.6.5 伺服操作子系统第59-60页
        3.6.6 供配电子系统第60-61页
        3.6.7 软件设计第61-63页
        3.6.8 助推器安全可控回收大型翼伞开伞程序第63-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助推器可控安全回收对火箭影响分析第65-75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箭体结构系统第65-73页
        4.2.1 新增回收系统安装结构第65-67页
        4.2.2 新增助推器头锥分离系统第67-73页
    4.3 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物意象题材绘画的当代性
下一篇:水墨人物画中农民形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