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一、引言 | 第9-16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二、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选择 | 第16-26页 |
| (一) 著作权主体制度的发展 | 第16-18页 |
| (二)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模式的探索 | 第18-21页 |
| (三) 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模式——二元权利主体结构 | 第21-26页 |
| 三、群体权利主体——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 | 第26-36页 |
| (一) 《乌苏里船歌》案评析 | 第26-27页 |
| (二) 来源群体的概念 | 第27-29页 |
| (三) 来源群体的类型 | 第29-31页 |
| (四) 来源群体的主要权利 | 第31-32页 |
| (五) 来源群体的权利代理 | 第32-36页 |
| 四、个人权利主体——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 | 第36-43页 |
| (一) 白秀娥剪纸案评析 | 第36-37页 |
| (二) 传承人的概念 | 第37-39页 |
| (三) 传承人的主要权利、义务 | 第39-40页 |
| (四) 传承人与其他利益相关者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