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光子晶体 | 第9-12页 |
1.1.1 光子禁带 | 第9-10页 |
1.1.2 光子晶体分类 | 第10页 |
1.1.3 光子晶体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1.1.4 胶体光子晶体及结构色 | 第11-12页 |
1.2 图案化胶体光子晶体 | 第12-20页 |
1.2.1 图案化技术分类 | 第13-14页 |
1.2.2 光刻技术 | 第14-15页 |
1.2.3 直接刻蚀技术 | 第15-17页 |
1.2.4 模板复制技术 | 第17-19页 |
1.2.4.1 压印技术 | 第17-18页 |
1.2.4.2 软刻蚀技术 | 第18-19页 |
1.2.5 光子晶体图案化技术 | 第19-20页 |
1.3 喷墨打印技术 | 第20-23页 |
1.3.1 喷墨打印简介 | 第20-21页 |
1.3.2 喷墨打印技术分类 | 第21-22页 |
1.3.3 喷墨打印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图案化光子晶体的应用 | 第23-27页 |
1.4.1 色彩显示 | 第24-25页 |
1.4.2 生物传感及分析 | 第25-26页 |
1.4.3 微通道芯片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基于压电喷墨打印的自组装图案制备 | 第29-43页 |
2.1 序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2.2.2 二氧化硅胶体纳米粒子合成 | 第30-31页 |
2.2.3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 | 第31页 |
2.2.4 打印基底的制备 | 第31页 |
2.2.5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3.1 喷墨打印参数设置 | 第31-33页 |
2.3.2 咖啡环效应 | 第33-35页 |
2.3.3 基底浸润性的影响 | 第35-38页 |
2.3.3.1 基底浸润性对于粒子沉积尺寸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3.2 基底浸润性对于打印精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4 沉积粒子光学性能优化 | 第38-42页 |
2.3.4.1 粒子浓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4.2 乙二醇浓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4.3 环境干燥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电流体喷墨打印的连续相图案制备 | 第43-55页 |
3.1 序言 | 第43-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3.2.2 电流体喷墨打印装置的搭建 | 第45-46页 |
3.2.3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 | 第46页 |
3.2.4 打印基底的制备 | 第46页 |
3.2.5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乙二醇溶液体系制备连续相图案 | 第47-50页 |
3.3.1.1 电流体喷墨打印墨水配比 | 第47-49页 |
3.3.1.2 线条图案制备及表征 | 第49-50页 |
3.3.2 正辛醇溶液体系制备连续相图案 | 第50-52页 |
3.3.2.1 线条形貌表征 | 第50-51页 |
3.3.2.2 光学性质改善 | 第51-52页 |
3.3.3 线条图案尺寸控制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光子晶体防伪图案 | 第55-61页 |
4.1 序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4.2.2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 | 第56页 |
4.2.3 打印基底的制备 | 第56-57页 |
4.2.4 防伪光子晶体图案的制备 | 第57页 |
4.2.5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4.3.1 防伪光子晶体图案制备 | 第57-58页 |
4.3.2 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质 | 第58-59页 |
4.3.3 柔性防伪标识 | 第59-60页 |
4.4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