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外部设备论文--打印装置论文

基于喷墨打印的图案化制备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光子晶体第9-12页
        1.1.1 光子禁带第9-10页
        1.1.2 光子晶体分类第10页
        1.1.3 光子晶体制备方法第10-11页
        1.1.4 胶体光子晶体及结构色第11-12页
    1.2 图案化胶体光子晶体第12-20页
        1.2.1 图案化技术分类第13-14页
        1.2.2 光刻技术第14-15页
        1.2.3 直接刻蚀技术第15-17页
        1.2.4 模板复制技术第17-19页
            1.2.4.1 压印技术第17-18页
            1.2.4.2 软刻蚀技术第18-19页
        1.2.5 光子晶体图案化技术第19-20页
    1.3 喷墨打印技术第20-23页
        1.3.1 喷墨打印简介第20-21页
        1.3.2 喷墨打印技术分类第21-22页
        1.3.3 喷墨打印技术的应用第22-23页
    1.4 图案化光子晶体的应用第23-27页
        1.4.1 色彩显示第24-25页
        1.4.2 生物传感及分析第25-26页
        1.4.3 微通道芯片第26-27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7-29页
第二章 基于压电喷墨打印的自组装图案制备第29-43页
    2.1 序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0页
        2.2.2 二氧化硅胶体纳米粒子合成第30-31页
        2.2.3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第31页
        2.2.4 打印基底的制备第31页
        2.2.5 结构和性能表征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2.3.1 喷墨打印参数设置第31-33页
        2.3.2 咖啡环效应第33-35页
        2.3.3 基底浸润性的影响第35-38页
            2.3.3.1 基底浸润性对于粒子沉积尺寸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2.3.3.2 基底浸润性对于打印精度的影响第37-38页
        2.3.4 沉积粒子光学性能优化第38-42页
            2.3.4.1 粒子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2.3.4.2 乙二醇浓度的影响第39-41页
            2.3.4.3 环境干燥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基于电流体喷墨打印的连续相图案制备第43-55页
    3.1 序言第43-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5页
        3.2.2 电流体喷墨打印装置的搭建第45-46页
        3.2.3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第46页
        3.2.4 打印基底的制备第46页
        3.2.5 结构和性能表征第46-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3.3.1 乙二醇溶液体系制备连续相图案第47-50页
            3.3.1.1 电流体喷墨打印墨水配比第47-49页
            3.3.1.2 线条图案制备及表征第49-50页
        3.3.2 正辛醇溶液体系制备连续相图案第50-52页
            3.3.2.1 线条形貌表征第50-51页
            3.3.2.2 光学性质改善第51-52页
        3.3.3 线条图案尺寸控制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光子晶体防伪图案第55-61页
    4.1 序言第55-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7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6页
        4.2.2 胶体粒子溶液的配置及打印第56页
        4.2.3 打印基底的制备第56-57页
        4.2.4 防伪光子晶体图案的制备第57页
        4.2.5 结构和性能表征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0页
        4.3.1 防伪光子晶体图案制备第57-58页
        4.3.2 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质第58-59页
        4.3.3 柔性防伪标识第59-60页
    4.4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下一篇:杭州地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血清与分子型别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