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研制及其修复芘-Cr(Ⅵ)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前言第12-26页
    1.1 土壤污染概况及危害第12-13页
    1.2 土壤重金属和PAHs复合污染第13-16页
    1.3 重金属和PAHs复合污染机制第16页
    1.4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5 生物炭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第19-21页
    1.6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第21-22页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1.8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芘降解菌筛选及生长条件优化第26-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2.2 芘降解菌驯化与筛选第31-33页
    2.3 芘降解菌生理生化及 16S rDNA鉴定第33-36页
    2.4 芘降解菌对芘降解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芘降解菌和Cr(Ⅵ)还原菌混合菌群的构建第39-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2 菌株活化第43页
    3.3 三种菌拮抗反应及耐受性测试第43-44页
    3.4 混合菌群去除芘和Cr(Ⅵ)的摇瓶实验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固定化载体及固定化方法的确定第47-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4.2 生物炭性能表征第51-53页
    4.3 不同生物质生物炭及固定化方法对芘削减的影响第53页
    4.4 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铬形态的影响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生物炭固定化小球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6-6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5.2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菠萝皮生物炭表征第58-61页
    5.3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吸附Cr(Ⅵ)和芘性能研究第61-62页
    5.4 不同海藻酸钠浓度制备的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测试第62页
    5.5 不同海藻酸钠浓度制备的固定化小球传质性能测试第62-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修复芘-Cr(Ⅵ)复合污染土壤第64-82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4-70页
    6.2 以生物炭为载体包埋菌群的制备第70-71页
    6.3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去除芘和Cr(Ⅵ)第71-74页
    6.4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6.5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对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75-79页
    6.6 培养28天土壤中固定化包埋菌群活性第79页
    6.7 生物炭固定化菌群修复芘-Cr(Ⅵ)复合污染土壤机理第79-80页
    6.8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7.1 结论第82-83页
    7.2 创新性第83页
    7.3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7页
附录:实验图片第97-9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腺苷酸激活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GoL1系统的空间复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