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名词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吗啡耐受时间点探索实验 | 第14-23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4-17页 |
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4-15页 |
3.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5-16页 |
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6-1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1. 实验分组 | 第17页 |
2. 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 | 第17-18页 |
3. 指标检测 | 第18-19页 |
4.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二、结果 | 第20-23页 |
(一) MRMT-1乳腺癌细胞形态 | 第20页 |
(二) 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机械缩足阈(PWT)变化 | 第20-21页 |
(三) 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胫骨形态及组织学改变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电针翻转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及其对蓝斑核内MOR内吞作用 | 第23-41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页 |
3.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3页 |
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1. 实验分组 | 第24页 |
2. 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建立 | 第24页 |
3. 治疗处理 | 第24页 |
4. 指标检测 | 第24-26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二、结果 | 第27-32页 |
(一) 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 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MOR阳性表达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三) 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Rab5阳性表达的影响 | 第29-30页 |
(四) 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MOR内吞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32-40页 |
(一) 传统医学对吗啡耐受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32页 |
(二) 癌痛-吗啡耐受研究价值 | 第32-34页 |
1. 癌痛-吗啡耐受临床研究 | 第32-33页 |
2. 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三) 中枢μ阿片受体与吗啡耐受相关性 | 第34-36页 |
1. 蓝斑核与吗啡耐受 | 第34-35页 |
2. 中枢μ阿片受体在吗啡耐受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3. Rab5参与MOR内吞 | 第36页 |
(四) 电针对吗啡耐受及MOR内吞的影响 | 第36-40页 |
1. 针刺选穴的依据 | 第36-37页 |
2. 电针参数的选择 | 第37-38页 |
3. 电针对吗啡耐受的作用 | 第38页 |
4. MOR内吞参与电针缓解吗啡耐受 | 第38-40页 |
四、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附图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 文献综述 | 第53-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