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图案学论文

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文献综述第11-13页
    1.4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极简主义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第15-34页
    2.1 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过程第15-17页
        2.1.1 极简主义的概念第15-16页
        2.1.2 平面设计的概念与范畴第16页
        2.1.3 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衍化过程第16-17页
    2.2 极简主义在Logo设计中的应用第17-21页
        2.2.1 简而不减的创作手法第17-19页
        2.2.2 简约却内含深意的艺术语言第19-20页
        2.2.3 色彩关系的简约化处理第20-21页
    2.3 海报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第21-25页
        2.3.1 无文字传达第21-22页
        2.3.2 文字的图形化第22-23页
        2.3.3 错落有致的版式编排第23-25页
    2.4 包装设计中的极简主义表现第25-29页
        2.4.1 重功能轻装饰的产品包装第25-26页
        2.4.2 绿色环保的材料和工艺第26-27页
        2.4.3 经济实用的造型结构第27-29页
    2.5 极简主义在UI设计中的扩展第29-34页
        2.5.1 扁平化的设计理念第29-30页
        2.5.2 人性化的界面处理第30-31页
        2.5.3 便捷的响应式模式第31-34页
第三章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及其视觉效果第34-48页
    3.1 简约明晰的视觉元素塑构第34-38页
        3.1.1 点线面之间的完美衔接第34-35页
        3.1.2 简约化的色彩语言第35-36页
        3.1.3 适度合理的版式布局第36-37页
        3.1.4 简练的文字元素第37-38页
        3.1.5 意义深远的图形表达第38页
    3.2 虚实相生的空间布白第38-42页
        3.2.1 制造充满想象的空间感第38-39页
        3.2.2 充满传统气息的艺术表现第39-40页
        3.2.3 体现意境之美的美学思想第40-42页
    3.3 画面空间与视觉感受第42-45页
        3.3.1 结构的视觉平衡性第42-43页
        3.3.2 画面的一致性原则第43-44页
        3.3.3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第44-45页
    3.4 启发想象与共鸣的视觉阈境第45-48页
        3.4.1 轻松舒适的认知体验第45-46页
        3.4.2 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情感体验第46-47页
        3.4.3 蕴含理性主义的行为体验第47-48页
第四章 极简主义设计的思想内涵第48-56页
    4.1 简约与包容的审美观第48-51页
        4.1.1 和谐之美的美学阐释第48-49页
        4.1.2 以淡为美的思想情怀第49-50页
        4.1.3 化繁为简的艺术探索第50-51页
    4.2 折射中国传统哲思之光第51-54页
        4.2.1 道家理念的提炼继承第51-52页
        4.2.2 魏晋玄学的滋润涵养第52页
        4.2.3 禅宗美学的完美体现第52-54页
    4.3 去粗存精之后的大道至简第54-56页
        4.3.1 追求简约并非放弃传统第54页
        4.3.2 突出简约并非单纯的廉价和简单第54-55页
        4.3.3 重视简约并非刻板和缺乏趣味第55-56页
第五章 极简主义平面设计发展前瞻第56-69页
    5.1 注重精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第56-60页
        5.1.1 工匠精神在极简主义设计中的体现第56-57页
        5.1.2 无意识设计的融入与表达第57-58页
        5.1.3 设计作品对大众审美心理的迎合第58-60页
    5.2 环境意识与绿色设计的融入第60-63页
        5.2.1 材质的可循环利用第60-61页
        5.2.2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第61页
        5.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探索第61-63页
    5.3 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向第63-65页
        5.3.1 触屏模式的出现第63页
        5.3.2 互联网和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相互融合第63-64页
        5.3.3 智能设备的广泛运用第64-65页
    5.4 向民族性与个性化的深层拓展第65-69页
        5.4.1 民族审美心理对极简主义设计的深刻影响第65页
        5.4.2 极简主义设计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提炼第65-67页
        5.4.3 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发极化井下测井仪分析平台的设计
下一篇: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实践哲学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