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0页 |
1.1 概述 | 第14-15页 |
1.2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20页 |
1.2.1 选题依据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5-17页 |
1.2.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2.4 本文创新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32页 |
2.1 染料及印染废水 | 第20-24页 |
2.1.1 印染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 第20-21页 |
2.1.2 偶氮染料刚果红 | 第21-22页 |
2.1.3 印染废水的处理 | 第22-24页 |
2.2 光催化氧化技术 | 第24-28页 |
2.2.1 TiO_2光催化机理 | 第24-25页 |
2.2.2 TiO_2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2.3 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的途径 | 第26-28页 |
2.3 光催化-生物法联用技术 | 第28-32页 |
2.3.1 光催化与其他处理方法的联用 | 第28-29页 |
2.3.2 光催化-生物法联用原理 | 第29-30页 |
2.3.3 光催化-生物法联用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光催化及光催化剂的研究 | 第32-5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3.1.1 实验药剂 | 第32-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9页 |
3.2.1 改性光催化剂TiO_2的制备与固定化 | 第33-35页 |
3.2.2 光催化剂TiO_2的活性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3.2.3 光催化剂TiO_2的物化表征方法 | 第37-38页 |
3.2.4 染料的光催化机理研究及中间产物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3.3.1 光催化剂TiO_2的光催化效果 | 第39-42页 |
3.3.2 改性光催化剂ZiO_2的光催化效果 | 第42-44页 |
3.3.3 改性光催化剂TiO_2的物化表征及机理分析 | 第44-50页 |
3.3.4 染料的光催化机理研究及中间产物分析 | 第50-56页 |
第四章 光催化-生物降解联用工艺的研究 | 第56-7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6-59页 |
4.1.1 实验药剂 | 第56-57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4.1.3 模拟水样 | 第57-5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4.2.1 活性污泥的驯化与培养 | 第59-60页 |
4.2.2 光催化-生物法联用处理模拟刚果红染料废水 | 第60-62页 |
4.2.3 水质指标的监测 | 第62页 |
4.2.4 活性污泥指标的监测 | 第62-63页 |
4.2.5 有机高分子物质的监测 | 第63-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4.3.1 光催化-生物降解技术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64-67页 |
4.3.2 染料废水在反应器中的可生化性变化 | 第67-68页 |
4.3.3 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活性分析 | 第68-69页 |
4.3.4 生物反应器中高分子物质分析 | 第69-70页 |
4.3.5 三维荧光3DEEM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收的论文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