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具有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的苯并噁嗪类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5页
    1.1 苯并噁嗪化合物简介第10-13页
        1.1.1 苯并噁嗪化合物概述第10-12页
        1.1.2 苯并噁嗪化合物的合成第12-13页
            1.1.2.1 苯并噁嗪化合物的合成过程第12页
            1.1.2.2 苯并噁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2-13页
            1.1.2.3 苯并噁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优势第13页
    1.2 荧光检测概述第13-15页
        1.2.1 荧光发光原理第13-14页
        1.2.2 荧光探针第14-15页
    1.3 聚集态诱导发光概述第15-18页
        1.3.1 聚集态诱导发光第15页
        1.3.2 聚集态诱导发光的原理第15-16页
        1.3.3 聚集态诱导发光化合物的类型第16-18页
    1.4 聚集态诱导发光传感器的应用第18-23页
        1.4.1 生物分子检测第18-19页
        1.4.2 离子检测第19-21页
        1.4.3 爆炸物检测第21-23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3-25页
        1.5.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5.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新型荧光苯并噁嗪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25-39页
    2.1 实验部分第25-29页
        2.1.1 主要试剂第25-26页
        2.1.2 仪器及测试条件第26页
        2.1.3 化合物的合成第26-29页
            2.1.3.1 1,2-双(4-甲氧基苯基)-1,2-二苯基乙烯(M1)的合成第27页
            2.1.3.2 1,2-双 (4-羟基苯基) -1,2-二苯基乙烯 (M2) 的合成第27页
            2.1.3.3 1,2-双(3-己基-3,4-二氢-2H-苯并[e][1,3]恶嗪6基)-1,2-二苯基乙烷 (M3)的合成第27-28页
            2.1.3.4 反应溶剂对M3合成的影响。第28-29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2.2.1 溶剂对M3合成的影响第29页
        2.2.2 结构分析第29-32页
        2.2.3 光学性质第32-33页
            2.2.3.1 M3的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第32-33页
        2.2.4 M3对PA的初步检测第33-38页
            2.2.4.1 M3对PA检测的灵敏性第33-34页
            2.2.4.2 M3对PA检测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第34-36页
            2.2.4.3 固相下M3对PA的检测第36页
            2.2.4.4 M3对PA荧光淬灭机理第36-38页
    2.3 结论第38-39页
第三章 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型荧光苯并噁嗪大分子的制备与性能探究第39-55页
    3.1 实验部分第39-41页
        3.1.1 主要试剂第39页
        3.1.2 仪器及测试条件第39-40页
        3.1.3 化合物的合成第40-41页
            3.1.3.1 M2的合成第40页
            3.1.3.2 3-(1-异丁氧基丙 2基)6(2-(3-甲基-3,4-二氢-2H-苯并[e][1,3]恶嗪6基)-1,2-二苯基乙烯基)-3,4-二氢-2H-苯并[e] [1,3]恶嗪(P1)的合成第40-4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1-54页
        3.2.1 结构表征第41-43页
        3.2.2 P1的光学性质第43-45页
            3.2.2.1 P1的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第43-45页
            3.2.2.2 P1的成膜性第45页
        3.2.3 P1对PA的检测第45-54页
            3.2.3.1 P1对PA的灵敏性实验第46-47页
            3.2.3.2 P1对PA的时间响应第47-48页
            3.2.3.3 P1对PA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第48-50页
            3.2.3.4 P1在固相下对PA的检测第50-51页
            3.2.3.5 P1对PA的荧光淬灭机理第51-53页
            3.2.3.6 典型大分子化合物PA荧光探针的对比第53-54页
    3.3 结论第54-55页
第四章 具有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的焦磷酸离子荧光增强型探针第55-66页
    4.1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1.1 主要试剂第55页
        4.1.2 仪器及测试条件第55-56页
        4.1.3 化合物的合成第56-57页
            4.1.3.1 化合物M3的合成第56页
            4.1.3.2 化合物M4的合成第56-5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4.2.1 结构分析第57-59页
        4.2.2 化合物M4对PPi-的光学响应第59-65页
            4.2.2.1 化合物M4对PPi-的选择性第59-61页
            4.2.2.2 化合物M4对PPi-的灵敏度研究第61-62页
            4.2.2.3 化合物M4对PPi-的时效性测试第62-63页
            4.2.2.4 化合物M4对PPi-的抗干扰性第63-64页
            4.2.2.5 化合物M4对在生物细胞中对PPi-的检测第64-65页
    4.3 结论第65-66页
第五章 水溶性苯并噁嗪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66-78页
    5.1 实验部分第66-68页
        5.1.1 主要试剂第66-67页
        5.1.2 仪器及测试条件第67页
        5.1.3 化合物的合成第67-68页
            5.1.3.1 化合物M2的合成第67页
            5.1.3.2 水溶性苯并噁嗪P5的合成第67-6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5.2.1 水溶性苯并噁嗪的投料比第68-69页
        5.2.2 结构分析第69-70页
        5.2.3 化合物P5-4 对PA的光学响应第70-76页
            5.2.3.1 化合物P5-4 对PA检测的灵敏性第70-73页
            5.2.3.2 化合物P5-4 对PA的时间响应第73-74页
            5.2.3.3 化合物P5-4 对PA检测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第74-75页
            5.2.3.4 化合物P5-4 对PA检测的淬灭机理第75-76页
    5.3 结论第76-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整理论文情况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贵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
下一篇:小儿横纹肌肉瘤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筛选及临床应用研究